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沿边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部沿海地区以市场为主导,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在本地建立制造业中心的世界工厂模式不同,沿边地区的开放更多的是通过参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合作,促进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而扩大自身对外开放水平。在参与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如何促进沿边地区产业集聚,在沿边地区培育经济增长极,进而带动内陆沿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稳定、边境安全和民族团结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对外开放对我国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题目,所涉及的沿边地区是指我国边境省(区)与邻国相接的区域,即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和甘肃等9个沿边省(区);所涉及的对外开放主要是指对外经济开放。全文在系统梳理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现状,并在全国和各地区层次上对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沿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从省级层面和城市层面分别对沿边地区9个省,及200个城市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不同的区域单位全面考察了对外开放对我国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一,从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外资依存度四个维度分析得出,我国沿边地区对外贸易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对外开放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从实际GDP及其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额等衡量指标分析得出,我国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仍显落后。不仅如此,沿边各省区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第三,通过对沿边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笔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缺乏关联性,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而对外贸易对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则较大。第四,通过对沿边地区200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使笔者更进一步认为,对外开放对沿边地区城市的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沿边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显著,劳动力成本对沿边城市经济增长有着微弱的推动作用,边境城市的地理区位不利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