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应用中药复方血毒清进行临床实验,研究其对重症脓毒症引起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的干预作用,通过观察炎症因子、中医症候积分等相关指标探讨其临床疗效。2方法将2014年07月至2016年01月在我院确诊的60例重症脓毒症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参照2008年“拯救脓毒症战役”(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制定的指南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如清除感染源等)、积极液体复苏、抗生素的应用、脏器功能支持与保护(机械通气、血液滤过、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血毒清水煎鼻饲,100ml/次,2次/日,5天为一疗程。所有中药都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由本院煎药室煎制而成,一剂一袋,100ml/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给以相同的营养支持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乳酸(Lac)等指标的变化,记录Glasgow评分情况以及APACHEII评分情况。3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WBC、NEUT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WBC、NEUT降低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的PCT、IL-1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CT、IL-1降低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的CRP、乳酸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RP、乳酸降低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治疗后APACHEII评分值、GCS评分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证候评分下降更低(P<0.05);(6)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证候评分下降更低(P<0.05);(7)治疗组临床控制14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临床控制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血毒清能降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PCT、IL-1、Lac水平,改善患者炎症反应;能降低APACHE II评分值和中医证候积分值,提高患者Glasgow评分值,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脏器功能的恢复以及病情的缓解起到一作用;血毒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