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隐性逃课”现象研究——以山西省十所高职高专院校为例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44516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陆地区自1999年起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这一政策在带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中产生的逃课现象引人注目。随着学校考勤制度的逐渐完善,高校学生“显性逃课”的现象逐渐减少了,但是,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等“隐性逃课”现象却日趋严重,而其中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堂中的“隐性逃课”现象则更为严重、危害更大,但并未受到重视。本研究期望能够精确描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的现状,深刻剖析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各个方面的成因,最终从多个方向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提供相应的对策。  本研究主要采用四种方法,包括:文献索引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和亲身实践法。其中主要是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抽取了山西省十所高职高专院校的1000名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堂中的“隐性逃课”问卷调查,得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总结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隐性逃课”的现状;分析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针对成因从多方面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隐性逃课”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有自己的创新之处:首先,是以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思想政治课堂为研究背景。其次,研究方法中,采用了亲身实践法,通过两年的时间,在高职高专院校任兼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收集了第一手感性材料。第三,是从学生自身、教育队伍、教育评价、学校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探索该现象的成因和对策。最后,在教育评价机制中增加了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评估,注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来评价。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隐性逃课”现象比较严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包括学生自身的原因;思想政治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充分;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学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基于上述五点原因,本研究从增强学生心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四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减少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隐性逃课”现象。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的行政法学家——弗兰克·J·古德诺先生的《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所阐释的二分理念是对三权分立观点的极大冲击,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人们对建立在三权分立原则之上的行政体制的反思,对后世行政法学的研究更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书入手,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下的行政法的诸多内容进行了基本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用政治与行政二分理念中的精华来完善指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我国高校的逐年扩招,已经
法律是理性的产物,美承载着感性的光芒。法律和美之间究竟有无联系,有何种联系?“美”是否可以继“真”、“善”之后成为判断法律的另一标准?而这三种标准之间又有何种关联?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用票据进行支付和资金清算的交易越来越多。由于监管制度不全,利用票据进行诈骗的犯罪也日益增多。文章从票据诈骗犯罪的手段及特点入手,针对票据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