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妇科腹式手术术后可能影响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与有效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处理这些因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大妇科(包括大德路总院、二沙分院、芳村分院、大学城分院)住院部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施行的妇科腹式手术共24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发生腹部切口不良反应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1.年龄;2.BMI;3.合并内科疾病(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4.手术时长;5.麻醉方式;6.切口长度;7.手术切口分类;8.手术分类;9.换药干预方式等。完成分析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单因素计量资料分析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妇科行腹式手术的患者共2463例,其中剔除因患者切口未愈合则要求出院或自行离院,出院后未随访或随访未记录;或病历缺失或病程记录不全无法追踪其切口愈合情况的患者共7例,共纳入2456例。1.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最小年龄为9岁,最大为85岁,平均年龄45±10岁,其中26-59岁的患者占90.5%。2.出现切口异常反应的病例共578例,其中发生切口不良反应共559例,切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8%,切口愈合不良者共48例,其中如期拆线后发生愈合愈合不良者共29例,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共48例,切口愈合不良率为1.95%,切口愈合不良率约为1.9%。切口不良反应以切口渗液为主要表现,占切口不良反应总数的80.8%,切口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主要是在术后第4-7天。3.年龄、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是否急诊手术、手术切口分类与切口不良反应的发生之间有相关性,其中急诊手术与切口不良反应的发生呈负关联,其余各因素均与切口不良反应的发生呈正关联。将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提示年龄、合并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手术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切口分类对切口发生不良反应均呈正相关,其中合并低蛋白血症对切口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最大。4.不同干预方式与切口愈合情况的相关性研究中,卡方检验结果提示,当切口出现渗液、渗血、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时,使用四黄水蜜外敷+红外线灯局部照射是促进切口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根据组间疗效差异比较及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可认为使用四黄水蜜外敷+红外线灯局部照射在促进切口愈合疗效优于其他干预方式(芒硝外敷+局部红外线灯照射、“神仙水”外敷+局部红外线灯照射、酒精湿敷+局部红外线灯照射、单纯使用红外线灯局部照射)。结论:对于年老、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应在围手术期注意纠正以减少对愈合的不良影响,3类切口的患者应尽量做好术前准备,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以减少切口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手术切口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切口渗液为表现,一旦发现切口渗液,应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对各干预方式的疗效比较,可认为四黄水蜜外敷+红外线灯局部照射治疗对促进切口愈合的疗效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