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社会比较特质和比较方式探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l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众媒体中,我们可以轻易找到大量完美的女性形象,而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正是被这些完美形象所包围,才出现了消极身体意象。探讨消极身体意象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预防其产生,从而维护女性的身心健康。大众媒体由于其普遍性和深入性的特点,在家庭、同伴、学校等众多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源中,备受关注。国外的心理学家们以社会比较理论为基础,就“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影响”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比较在其中起调节或中介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也发现,比起瘦理想内化、同伴嘲笑、社会压力等,社会比较对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的形成有更大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了两个相关行为实验,考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实验一主要考察了不同的社会比较特质和媒体意象类型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实验二主要考察了不同的社会比较方式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比起已有研究,本研究更关注网络、电子杂志等新兴媒体,而不是传统的纸质媒体;更全面的考察了消极身体意象,而不仅是身体焦虑、身体不满意等消极情绪;探析了社会比较的内在机制,即比较方式对比较结果的影响,而不局限于社会比较的外在过程和现象探索上。本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有负面影响,社会比较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就社会比较特质而言,高比较倾向的女性比低比较倾向的女性在身体意象上更易受媒体的负面影响;就社会比较方式而言,差异性比较比相似性比较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更消极。另外,在文章的最后,探讨了如何利用社会比较来预防女性消极身体意象。总之,本研究是社会比较理论在身体自我领域的应用性研究,丰富了社会比较理论在身体维度上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晰了女性在媒体影响下形成消极身体意象的内在机制,为女性消极身体意象的预防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健康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十分关心和向往的,这是因为健康不仅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前提,而且也是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根本条件。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现代社会的人
近年来,随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但是既有的研究成果多从国家教育政策或政府的宏观规划出发,很少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提升精神生活品质也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追求。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类高等教育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美术专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