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的叙事学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小说是文学虚构浪漫和理性科学精神的叠加,是科学思考的文学呈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幻小说也是极具模仿性的小说,是最能反映我们时代认知急剧变革之精神的小说。科幻小说因尊奉陌生的不同世界,故其文学陌生化效果是双重的。然而科幻小说所带来最具意义的东西,是它呈现了诸多的对立,质疑我们自然接受的价值体系甚至科学本身。它对未来、对科学技术、对变化一直持有乐观态度和信心,同时又以非常认真的方式担心、忧虑和关注科学技术及其带来的改变,作可行性的思考和探索。科幻小说的研究,往往不是从其文学性出发研究其具有多少合理性,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哲学、人类学、现象学等诸多种角度和方法入手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也获得了丰硕成果,引发了一系列的概念重组和理论建构,但是却忽视了一点,即科幻小说首先是一种文学类别,这是它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与其它文学形式有相当多的共性,同时它又具备属于它自己的、受其文类规约限制的诸多文学品质和特征。科幻小说巨大的互文文本库和意象群表明,科幻小说既是一种"通俗"文类,又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文类,对它的解读和欣赏有非常高的读者要求。这就造成了一个认知误区或矛盾:一方面,科幻小说由于其亚文学地位在文学批评领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应有的研究和关注;另一方面,科幻小说的研究对文学素养高的读者来说也非易事。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科幻小说的编码和解码都遵循它独有的约定和机制。本研究拟从叙事学的角度观照科幻小说这一文类,寄希望于能使科幻小说的研究呈现出更多的文学理论之光。本研究试图对科幻小说做一完整、清晰、具有建设性的批评建构。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科幻小说的构成要素和合成机制;科幻小说的美学效果和认知功能;科幻小说的叙事策略和技巧;科幻小说主题的叙事呈现手段;科幻小说的可能世界建构、人物和情节设计的原则和规范。具体说来,本论文由八章组成。论文第一章为导言部分,依次交代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大致描绘了科幻小说的演变和科幻小说批评的发展史。科幻小说批评发展的理论轨迹在当下汇集为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模式的建构,每一理论体系或模式都以其独特角度照亮科幻小说这一研究客体。这其中颇具阐释力的是乔菲(Frank Cioffi)的异常原则,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的神秘模型,拉布金(Eric S.Rabkin)的幻想绘制,苏文(Darko Suvin)的认知疏离假设,德拉尼(Samuel Delany)的文本方法、文类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等。就理论家而言,苏文因其提出的“新奇”概念,德拉尼(Samuel Delany)因其提出的读者再现美学等关于科幻小说机制所作的深刻论述及其对科幻小说批评的影响,受到特别的关注。本章还讨论了科幻小说的功能。第三章着重讨论后现代科幻小说。后现代主义恐怕是我们今天难以定义的阶段或历史划分,因为我们生活的今天还在持续的发展和演变中。在诸多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中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论证无疑是最雄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詹姆逊就后现代科幻小说的特征所总结的参数对该文类特征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解读,即扁平化、缺乏深度、主观性消失、摒弃高雅文体、戏仿、拼贴、歇斯底里的升华等。后现代科幻范式的改变尤其可在后现代科幻小说的代表--赛博朋克小说上窥见一斑。在某种意义上,赛博朋客不仅是一个科幻类型的标签,还是后现代背景下社会改变的文学呈现。赛博朋客矛盾的机器美学揭示了这类作品是科幻传统的继承和超越。第四章探讨科幻小说的可能世界建构。科幻的本质特征主要来自它独特的世界建构,这也是科幻所唤起的宏大感、敬畏感、升华感的源泉所在,对读者来说也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科幻小说与其它文学形式的主要不同,是它建构的世界既极其异化又极其现实。科幻小说的世界建构也可以从后现代的角度通过传统科幻与后现代文本的对比加以阐释。后现代小说倾向于混淆虚构与现实、叙事与现实、想象与现实等,其结果是各自边界模糊、不确定、彼此不分。而科幻小说中的现实世界和虚构世界各自边界清晰,不存在关于它们各自本体地位的质疑和疑虑。本章还分析了吉布森的《蔓延三部曲》中的世界建构的特征。吉布森创建的赛博空间开辟了一新的空间和前沿。《蔓延三部曲》刻画的不久将来之现实世界为科幻小说获取了一种新现实主义,它见于吉布森由弱化、省略、暗指等编织的、新的、有强烈感染力和想象力的史诗般的文本。第五章分析科幻小说的情节设置。科幻小说和后现代小说间的情节设置所展示出的不同效果与各自的主题和企图相关。在科幻小说中,跳跃到过去、未来或一平行时间带是可行的,因此,线性时间的倒转是可操作的。不同的时间打开不同的世界,这都以主题为导向。本章还着重讨论了吉布森的《蔓延三部曲》的情节建构。《蔓延三部曲》揭示了吉布森在叙事主题和意识形态导向上从后人类立场向人性化立场的转变。第六章聚焦于科幻小说的人物塑造。科幻小说以陌生化的视角独特地呈现自我和他者的碰撞。对科幻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某些误解,如典型化的、僵化的人物,伪装的“异类”等,得以澄清。科幻小说主动的、决断的、足智多谋的人物塑造与后现代小说反英雄人物形成强烈对照。《蔓延三部曲》因其人物塑造糅合了反英雄的后现代品质而超越了传统科幻的人物塑造定式。三部曲的赛博空间,让生与死、有机与无机、物质和精神、现实和想象的界限都给统统打破。第七章讨论了科幻小说变体和超越的问题。科幻小说是一种变化的文类,然而既要保持一个文类的形式特征又做到主题的超越是一对矛盾。科幻小说在保留传统主题的同时,又扩展了它的主题内涵和关注,维持了文类的稳定。科幻关于人的核心的稳定的概念也历经演变变得更加多元、丰富、多变。读者和叙述者的小说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在科幻小说中被尝试。同样被尝试的还有时间作为叙事技巧。科幻小说的情节结构也变得更加开放、含混、未决。上述诸多构成或创作要素的转换以各种方式得以展现,但是所有这些转换都没有违背科幻小说所基于的前提和假定。跨越文类边界和范式的转变不断演变出新颖、诱人的混合文类。吉布森的《蔓延三部曲》作为后现代科幻小说对科幻传统继承和超越的总结,它的超越主要体现在戏仿传统硬科幻、软科幻的主题和语言,反英雄和英雄集于人物一身,叙事者的相对性、时间体验的错位、结尾不是结束等。最后第八章总结前几章的讨论。在对本研究关于科幻小说的认知功能、美学价值、世界建构、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等方面的叙事特征和要素做出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说明:首先,科幻文学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模式,这就决定了它的情节、人物、文本语言等建构的机制和选择;其次,科幻小说与科学一样,关注客体、环境和客观世界建构;其三,科幻小说因其“认知陌生”(cognitive estrangement)而特别,“认知陌生”予以它虚构特别许可,使它能够自由地、跨越模式地调动诸多矛盾、断裂、各种成分和要素,使它既能诉诸理性又能宣泄情感;最后,科幻小说是种真正的“创新”,因为novel一词本身就有“创新”之义,也因为它“新”在能够吸收、融合各种文类形式,“新”在意识或潜意识的有形或无形的混合。科幻小说是一让人有敬畏之美感的文类,是一关注变革的文类,是一创新的文类。它呈现未知是为了关注已知,以不熟悉的形式对熟悉进行陌生化处理,这是科幻带给人们的最宝贵的体验和财富。科幻可以严肃,可以戏谑;可以“乌托邦”,可以“反乌托邦”;可以崇尚理性,可以激发神秘;它笃信科学又质疑科学;它既安抚滋养又解构颠覆。可以说,科幻真实地再现了世界应有的并将存续的形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化进程和各种产业发展日益增快,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重。大气质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气中的污染物浓
本文以某轨道车辆窗下补强板为研究对象,利用Autoform软件完成了对其的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分析,对易发生的起皱和拉裂缺陷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在这些控制措
劈裂注浆是一种通过施加压力将浆液注入土体中以改善其工程性质的施工技术。劈裂注浆在提高承载力、降低渗透性、补偿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等方面都已应用并取得好的效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规模搜索的搜索效率问题成为一个研究重点。最近,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一种基于近邻图(Nearest Neighbor Graph)的近似最近邻查询方法(Approximate Neare
一校园招聘会误区分析校园招聘会本是企业为自身作宣传、吸引优秀人才的绝佳机会,可许多企业却错失良机,陷入以下误区:1、企业领导不重视.许多企业仅把招聘会当成收集简历等
证券投资基金即是金融市场发展至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社会产业分工的现代化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证券投资基金属于一种市场型间接融资方式。由于其灵活理财的特点,证券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深,法律文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得比以往更加频繁。20世纪80年代以来,证券市场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一大趋势,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法律保护投
锅炉设备长期服役于恶劣的工况环境,在运行的过程中,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发生在焊接部位,焊接接头的缺陷可能导致焊接结构的失效、断裂、发生泄漏事故甚至爆炸等严重事故
贵州石板房是贵州布依族的典型民居建筑,以其独具特色的形式成为贵州民居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石板房的历史悠久,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仍有很多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的设计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加速改变城市要素的流动范式,并持续对城市的场所空间产生作用,各种要素流动性和流动空间对城市空间的重要性越来越超过场所空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