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大众传播系统,其研究成果为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并以理论的形式存在。理论所解释的大众传播现象及系统具有宏观性和复杂性,大众传播理论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正因如此,理解大众传播理论常常让人感到困难。而隐喻是遍在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隐喻可以将抽象、复杂、宏观的事物转化为形象、简单、直观的事物,提高人们的认知效果。那在“反映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由大众传播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理论知识”中是否存在着隐喻?隐喻能否帮助我们便捷地理解大众传播理论呢?本文以“大众传播理论”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思辨的研究方法,尝试从隐喻的视角探讨了大众传播理论的理解问题。隐喻作为一种基于人类身心体验、“由此及彼”的认知方式或思维模式,理论的学习者若能自觉地运用隐喻,将能便利地通过理解理论来认识现象、把握系统和摸清规律,进而运用理论为相应的实践工作服务。通过研究,本文发现隐喻这种思维方式对大众传播领域的科研、教学与实践都具有强大的认知意义,是大众传播领域的专业人士理解大众传播理论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本研究发现:大众传播理论中诸多概念是隐喻性的,大众传播理论中存在隐喻,以隐喻的方式来解释理论概念,能使抽象、难解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方便我们从自身体验出发去理解理论,可为科研、教学与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从隐喻的视角去理解理论的同时,我们还会有新的发现。为了探索隐喻对大众传播学研究可能带来的价值,本文以大众传播理论中的行业语为观察点,采取“4步走”的研究策略:第一步是识别隐喻——运用隐喻的分类理论梳理了大众传播理论中存在的隐喻现象,识别隐喻是分析隐喻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理论的前提。第二步是解释理论——以“5W模式”为框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众传播理论,归纳了常见的隐喻表达式或概念隐喻:如“记者是瞭望者、媒介是耳目喉舌、信息是几何图形、舆论是气象与战争、传播过程是道路”等,发掘出隐喻对大众传播理论的解释功能。借助隐喻,我们可以用具体、熟悉的概念去理解抽象、陌生的概念,方便我们理解理论,进而把握宏观复杂的大众传播系统,这对大众传播的专业教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隐喻让学生明白高深的理论,让理论教学变得有趣。第三步是隐喻启发与理论新探——通过对隐喻在科学研究中应用价值的历史管窥,发现了隐喻思维能帮助研究者提出新假设,为理论创新提供契机;本文从隐喻的视角理解“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后得到了一些新发现:媒介与信息问存在“管流”关系与“包容”关系,媒介即人、新旧媒介间的包容关系。第四步是隐喻的实务应用——论证隐喻是连接大众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能够促进业界人士高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研究希望,以理解大众传播理论为切口,隐喻将能给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注入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