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化体外循环设备在微创心脏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你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外科中应用的荟萃分析目的:尽管迷你体外循环(MECC)技术在欧洲的临床使用已经超过十年,与常规体外循环相比其在临床上的优势仍存在一定争议,就此问题我们针对过往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未来体外循环中应用的前景。方法:我们对PubMed, 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检索。使用Statal2.0软件进行了合并效应量的计算,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meta回归进行了异质性来源的分析。进行累计性分析,观察合并效应量随时间的变化。观察漏斗图,并对研究进行Begg’s和Egger’s检验,以评估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通过数据库检索共纳入41项研究,共计3202名进行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MECC可以显著降低输血率(RR,0.5;95%CI,0.3-0.84;P=0.009;I2=68.6%),房颤率(RR,0.71;95%CI,0.58~0.86;P=0.001;I2=0%),和心梗率(RR,0.458;95%CI,0.26~0.806; P=0.007; I2=0%)。此外,MECC组的出血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输注量、ICU时间和肌钙蛋白T均显著低于常规体外循环组。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术区左室射血分数较低或有较高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的患者中,MECC的优势更为明显。结论:MECC可以保护血液,减少血制品的输入,并能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我们术前状况较差的患者,MECC降低输血率的优势更为明显。评估体外循环过程中三种不同血液回收设备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目的:应用MECC系统过程中,术野回吸血液全部采用cell saver进行处理,而不是重新回到系统,本研究旨在评估我院三种不同的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为使用MECC提供最佳的红细胞处理设备。方法:将30例CPB的成年病人随机分入3组:组C (Cell Saver5+; Haemonetics, n=10),组M (Autolog; Medtronic, n=10),和组F (CATS; Fresenius HemoCare, n=10)。分别从回收罐及输血袋中采血样。回收罐及洗过的红细胞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AI),变形性指数(DI),红细胞压积校正的全血粘度(HV),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葡萄糖(Glu),乳酸(Lac),血尿素氮(BUN),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的比较。结果:三组之间AI值在处理后没有统计学差异(组C,53.07±6.54,组M,51.13±4.68,组F,53.49±3.51)。处理后,与组F(0.117+0.07)相比,组C(0.158±0.07,P=0.026)和组M(0.152±0.04,P=0.032)有相对较高的DI值。同时组M有最低的HV(44.69±8.50,P=0.022)。与组M(2.32±0.44,P=0.001)和组F(2.49±0.45,P=0.001)相比较,组C有较低的△2,3-DPG(1.06±0.31)。组F能提供最高Hct (57±5.514%, P=0.021;0.046)和Hb(17.87±1.69,P=0.008;0.013)值。另外,组C(0.258±0.12,P=0.035)和组M(0.333±0.15,P=0.038)具有较高的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并且与组F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回收设备具有相同的以离心为基础的工作原理,但基于其设计的不同,对处理过的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在不同设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迷你体外循环应用初探:10例迷你体外循环回顾分析目的:总结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10例使用迷你体外循环(MECC)技术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初步临床体会,结合相关文献及最新进展,对MECC在微创心外科(MICS)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临床的初步分析和评估。探讨其在未来微创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使用MECC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验组)基本资料。其中8例患者行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对比同期随机选取的10例使用传统CPB(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成人患者(对照组),结合MECC方案,对其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术后临床结果进行相应总结。结果:实验组10例患者无死亡且顺利出院,围术期仅有一名MECC组患者输血2个单位;CPB时间为93.7±±19.9m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4.8±18.5min;转前的Hct为36.5±5.2%,停机后为28.6±±4.7%,回到ICU后33.5±2.8%,患者的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为144±5.7h和39.3±19.4h,胸液引流量为424±156.2ml。各项指标对比传统CPB组,除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外(P=0.021),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循环技术,其作为MICS的辅助手段,可能在减少患者输血和促进术后恢复方面起到更有效的作用。但由于本组患者数目较少,就目前收集的数据两组间临床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在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总结从2011年1月到2013年3月我院开展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比较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和重力引流两种不同引流方式在全胸腔镜心脏手术中对术中流量的影响。探讨和总结VAVD技术和股动静脉插管型号在股动静脉转流中的相关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17日至2013年3月6日,从我院选取拟施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患者39例,其中33例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为房间隔缺损+三尖瓣成型术,1例三房心畸形矫治。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18)依靠重力引流,不使用VAVD; B组(n=21)使用VAVD。按各组方案建立体外循环,比较是否使用VAVD的临床结果。为充分显露术野,后25例将双极股静脉插管改为单极股静脉插管和直角上腔插管。结果:全部患者术中引流充分,无院内死亡,无因失血而再次开胸病例。术中输血A组3人,B组无输血病例。术中液体输入总量A组为3382.26±1195.74ml,B组为2471.95±823.29ml,使用VAVD的B组液体输入总量显著低于A组(P=0.008)。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近期手术疗效满意,更合理地应用外周插管和VAVD可使手术过程更为平稳顺利。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进程发展迅猛,伴随着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用电量也大幅度地增加,使得变电站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这无疑对我们的电力部门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了要求
碲锌镉单晶体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异的三元化合物晶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质,被广泛用于制作核辐射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外延衬底等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研究
动态特性与工作效率是双向DC/DC变换器的关键性能指标。本文详细分析了CLLLC谐振式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拓扑原理和工作过程,设计了变换器原边与副边谐振元件参数;同时,提出了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选取以金昌—武威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调查高速公路周围影响区域植被种类与盖度,计算高速公路修建后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水网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严重创伤及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无疑成为常见而重要的临床危重疾病,尤其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临床危重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然而创伤
发轫于20世纪初,以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为关注点的"生命哲学",因其对生命特性(自身决定性、诗性与时空)的独到阐释,为我们研读慕课环境下的师生交互提供了理论视角。站在生命
目的:研究B型脑钠肽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的变化规律,并找到其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心功能、循环指标、预后评价的客观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9月,选取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采用悬浮熔炼一铜模吸铸法制备了Cu基块状金属玻璃,对直径5.0mm的CusoZr4zAl8三元合金圆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CR)是影响移植病人远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且尚无早期临床和病理诊断的方法。iTRAQ标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iTRAQ-LC-MS/MS)联合生物信息分析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