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ky4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空间上不断集聚,意味着公共需求发生转移。这种变动对地方政府以当地居民为主的固定化供给方式产生较大冲击。本文旨在探究地方公共品供给如何与人口流动带来的需求变动相适应。考虑人口流动对公共需求的影响,构建一个改进后的理论模型。传统地方公共品供给是基于中位选民决策理论,地方政府实际供给取决于中位选民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需求,即取决于税收价格与居民收入水平。本文将净流入人口纳入,通过与本地居民共同承担税负,引致公共需求变动;另外,引入Borcherding和Deacon的常弹性拥挤函数,通过拥挤系数衡量公共品拥挤程度。基于上述理论模型,重点分析人口流动背景下义务教育供求匹配情况。通过比较人口流动,义务教育投入等统计指标,发现人口集聚地义务教育资源不仅总量投入不足,而且存在结构性的矛盾。论文进一步选取2006-2016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总体、分区域两个层面的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义务教育呈现拥挤特征,其中净流出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拥挤程度最高,人口集聚度高的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这意味着人口集聚度越高并不代表公共品拥挤度一定更高,因此试图通过人口限制政策对于改善拥挤问题的作用力有限。综上,本文认为,中央政府应遵循人口流动规律,结构性调整实际供给,同时匹配相适应的教育经费分担体制,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下的义务教育供给均衡化。
其他文献
农村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时期农村发展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全局,同时也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乡村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正> 前言现代竞技体育的显著特点是训练负荷量和强度很大、大负荷训练必然引起运动员机体能量消耗和出现疲劳。疲劳则是妨碍运动能力与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
本文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理论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式为研究方法,以经典作家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和依据,以讨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人类个体与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improved 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W-SFCW)并研究了该湿地系统在5个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2、
现今,杂文很不景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很复杂。一些地方的官员,把杂文当"杂音",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悖论?我以为,这要从杂文的历史和功能两方面来找原因
期刊
19世纪末以来汉字性质研究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强调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并未真正涉及汉字的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围绕汉字的改革展开的,为汉字改革提供
税务文化是税务部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沉积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总和,体现在税务部门的税收理念、征收方式、纳税服务以及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的言行中。长期以来,税务文化
湖泊沉积物中富集的污染物潜育着水体二次污染的危险.为评价上述潜在危害、必须了解污染物自沉积物中产生再迁移的速率和通量,因而必须完好地采集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的样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化石燃料储备的不断降低,人们对于新能源和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如何开发出能耗低,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是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难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