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人类经济活动,是一定范围内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的总称。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条件,这就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差异。区域经济以分工理论和优势理论为基础,以区域为空间载体,依据本区域现有的社会条件、经济水平、人文状况、资源享赋,最大限度的扩张经济总量,形成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经济。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特色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们党和政府确定了区域政策的实施重点。一是在高速工业化地区实行以下措施:促进区域公共资源的统一和协调;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加强区域间的产业互动和信息共享;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保障。二是在老工业基地注意以下几点:充分认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明确政策措施着力点;继续秉持改革开放理念,促进老工业基地革新;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扶持老工业企业提高竞争能力;设立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项资金或基金;发挥专门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机构的协调功能。三是在潜在经济发展地区制定以下政策: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矿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四是在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尤其注意:增加财政扶贫资金特别是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力度;实现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企业投资补贴制度;建立服务于地区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和规范运作针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小额信贷;加大对少数民族的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步伐。五是在农牧业基地需要做的: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达到耕地面积占补平衡;土地整理项目首先考虑基本农田,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整理耕地,从而增加保护区的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保护区耕地的质量;加强对农业及相关生态建设的信贷支持;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鼓励农牧业基地发展优势产品的出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六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区的特殊政策:建立不同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严格审批和管理不同等级生态环境保护区;高度重视生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立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的经济发展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