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与粒子种植深度、植入粒子数、术后时间、物理距离及防护措施的关系,科学指导临床辐射防护工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住院并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的恶性肿瘤患者48例。分别在术后当天、2个月、4个月、6个月时,使用γ射线计量仪,监测患者在无铅衣防护时、穿戴0.25 mmPb铅衣防护时以及穿戴0.50 mmPb铅衣防护时,距离患者体表标记处垂直距离为0 m(体表)、0.3 m、0.5 m、1 m、2 m、3 m、4 m处的辐射剂量率。将监测结果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其他因素相近条件下,浅表肿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大于深部肿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无铅衣防护条件下:浅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的安全距离为3 m,术后2个月时的安全距离为2 m,术后4个月时的安全距离为0.3 m,术后6个月时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浅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的安全距离为4 m,术后2个月时的安全距离为3 m,术后4个月时的安全距离为1 m,术后6个月时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深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的安全距离为2 m,术后2个月时的安全距离为1 m,术后4个月时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深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和术后2个月时的安全距离均为2 m,术后4个月时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0.25 mmPb铅衣防护条件下:浅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的安全距离为0.3 m,术后2个月时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浅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的安全距离为0.5 m,术后2个月时的安全距离为0.3 m,术后4个月时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深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深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的安全距离为0.3 m,术后2个月时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0.50 mmPb铅衣防护条件下:浅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浅表肿瘤≥60粒组患者,术后当天的安全距离为0.3 m,术后2个月时体表处即可达到安全状态。所有深部肿瘤患者术后当天体表处均可达到安全状态。结论:种植深度对辐射剂量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因素相近条件下,浅表肿瘤组的辐射剂量明显大于深部肿瘤组。125I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体表均可达到安全状态,可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与他人进行长期接触。铅衣在辐射防护中起到重要作用,一般临床应用0.25 mmPb铅衣即可有效屏蔽大部分辐射,当粒子植入部位较浅或植入大量粒子时应使用0.50 mmPb铅衣进行防护。临床应根据患者种植粒子数目、种植深度、术后时间等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辐射防护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