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众多好处,但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全球性生态危机等众多难题。近期的澳洲大火、东非蝗灾、南极气温上升、珠穆朗玛峰长草、克什米尔雪崩等都在提醒着我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仍旧在路上。认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更为有效的方式去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习近平提出的一项新理念,认识其理论来源、实践依据、主要内容、主要意义等则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脱离了人的自然界属于无,属于抽象自然;脱离了自然界的人,同样也属于无,属于抽象的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这为我们今天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建国之初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初步探索,到今天的日益成熟,每一步都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然的尊重,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追求。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对良好生态环境追求的热情也日渐高涨。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这一理念,使得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内容,如何更有效地推动这一理念实现,对我国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
其他文献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维护政权稳定、凝聚人心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内涵和来源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基本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解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对腐败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态度更加坚决、措施更加有力。面对当前严重的腐败问题,党中央决定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设立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解决我国面临的腐败问题。本文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国家
学位
本论文在分析《贞观政要》中廉政文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的前提下,梳理其廉政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进而与时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相结合,总结其当代启示。  首先,对《贞观政要》廉政方面的文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起源进行深层次分析。一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结合贞观廉政思想起源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主要包括个人的经历、当时社会风气、经济和政治四个
农村党员作为党执政基础之一,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善基层党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落实程度,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针对农村党员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集中体现在强化自身理论基础以及全面提升党员自身素质上。农村党员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
学位
所谓的劳动关系可以理解为从主观层面上去认知劳动价值和意义,树立良好的劳动观不单能够正确的对待劳动,明确劳动价值所在,同时还可以激励民众尊重劳动,珍惜既得劳动成果。正确的劳动观能够让个体的生产劳动活力得到显著提升,为物质和精神财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不正确的劳动观无疑会让个体对待劳动的态度和认知劳动价值出现偏差,进而为社会经济建设和持续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接班人,肩负着
学位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加。建设美丽中国,就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建设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新时代生态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很早就提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引发生态危机。此外,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一直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根据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着眼于党风廉政建设新趋势,在多个场合,多次就党的巡视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党的巡视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党的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在对巡视工作作出政治定位的基础上,从巡视目标、巡视方式方法、巡视纪律、巡视保障等方面对新时代党的巡视工作进行了重大创新和调整,是新时期党内监督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我国正处
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思想。社会治理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转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社会新阶层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解决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利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  该文利用文献研
学位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的法学理论体系,它的科学性根植于马克思科学理论体系之中,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评价一种法学理论是否科学,可以通过三个指标进行衡量:正确的哲学基础,科学价值取向和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基础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它统一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的观点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直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逐渐进步、民主法治的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党政干部的队伍建设。问责制度是规范党政干部权力行使的重要制度,问责制度的建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问责制度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不断突破。  我国的党政干部问责制度,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