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文化交流下的中国形象——赛珍珠《大地》和谭恩美《喜福会》比较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che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异质文化交流史上,中国一度被西方描述成原始野蛮的异域番邦。是赛珍珠让西方重新审视中国,她在《大地》中塑造的王龙夫妇那种对土地和生命的执着感染了处在经济大萧条困境中的美国大众。另外,西方世界涌现出很多华裔作家,他们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介绍中国。谭恩美的《喜福会》通过母亲的回忆向西方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神秘,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 近年来,比较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都十分关注跨文化的文学研究。异质文化语境下文学的文化研究成为他们共同拓展的空间。形象学是跨文化研究领域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更加注重探讨异质文化语境下文学形象间的相互影响,即“自我”和“他者”,“本土”和“异域”的互动性。根据形象学,任何形象的塑造都是自我和他者互动的结果。笔者认为,赛珍珠的中国形象塑造是自我和他者相互关照下的折中;谭恩美的中国形象塑造则是在“自我”主体混杂与困惑下的一种身份寻求。本论文运用形象学理论分析异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旨在揭示“自我”和“他者”的互动对异质文化交流的影响。 本论文一共五章,第一章引言主要向读者分别介绍赛珍珠《大地>和谭恩美《喜福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从社会学角度针对赛珍珠和谭恩美的“边缘人”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探索,指出:为了走出这种身份尴尬的困境,边缘人试图从文学塑造中寻求出路,赛珍珠和谭恩美选择中国叙事以寻找自我价值。第二章引入形象学理论,以文本分析为主,比较赛珍珠《大地》和谭恩美《喜福会》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指出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塑造从根本上是对美国自我文化的关照。第四章把中国形象塑造置身于异质文化交流大语境,从文化相对主义分析中国形象塑造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同时指出中国形象重塑在全球化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边缘人在这个过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第五章对整篇论文做了总结,进一步阐述了异质文化交流下的中国形象的研究价值,为今后异质文化交流下中国形象塑造和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其他文献
许多种精密应用均具有感应光线的功能,并可将光感信息转换成有用的数字信号.设计人员必须要借助Bode图精心地对应用前端的电路不稳定性进行校正.FPGA与ASIC的战场转向消费电
学位
法律翻译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法律翻译一直被法律界和翻译界所忽视!法律翻译被翻译学者认为只是特殊目的翻译的一个分支,或者是翻译研究的第三个分支。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
大千世界,万物皆有其颜色。英汉语同为源远流长的语言,都有着非常丰富的颜色词。颜色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的原型理论也是
听力在二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献回顾显示,听力理解是一项综合性技能,往往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了研究,例如,语速、长度、句法结
本文以南京某大学一年级180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语料为基础,以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作为衡量学生口语词汇的重要指标,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产出中的词汇特征。文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