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外建构游戏既是区域游戏的空间延伸,又是课程游戏化的产物,在幼儿动作、智力、个性和社会性以及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大班幼儿的计划性、坚持性、肌肉控制能力、合作水平都比小中班有着明显的进步,又因户外建构游戏的复杂程度更高,教师对大班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的指导对推动游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以及指导策略的改善,有助于充分发挥大班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的价值。本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户外建构游戏和教师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成果,运用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对大班幼儿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认知、指导内容、指导方式和指导效果等四个方面的策略现状进行调研。具体从教师指导的元认知策略、时间和材料的调控策略、指导方式的运用策略、教师评价反馈策略等来呈现调研的结果。在调研分析的前提下,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指导策略认知方面,教师盲目介入、过度干预阻碍幼儿自主创造、放任游戏失去教育最佳契机;材料投放方面则更新慢缺少变化、辅助性材料单一;游戏活动时间缺乏制度性保障、有效时间短;指导方式方面,教师先入为主的灌输性指导、过度主导的操作性指导;游戏总结评价方面,评价重教师轻幼儿、重结果轻过程、唯教师评价是从。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从教师教育观念维度和教师游戏组织能力维度进行了相关原因的分析。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原因包括:自以为是的儿童观、功利性教育是从的游戏观、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认识不充分;教师游戏组织能力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师缺乏科学的观察方法、教师建构知识掌握不足、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普遍薄弱。基于问题的发现及相关原因的分析,研究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建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深入了解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建构,强化教师指导角色的多元性,提升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教师户外建构游戏组织技能方面:确立建构游戏主题,激发建构兴趣;寻找适宜的介入时机,掌握恰当的语言技巧;善于发现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建构技能;提示游戏规则,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及时展示与欣赏幼儿的作品,体现评价体系多元化:优化评价结构,注重过程评价;突出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评价主体多元化;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作品评价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