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肌少症是一种随年龄增长,以骨骼肌质量下降,肌肉力量和功能能力衰退为特征的综合性退行性病症,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肌少症的发生将会影响老年人日常活动,导致老年人住院率和死亡风险的增加。伴随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由于老年人口激增导致肌少症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巨大医疗支出压力。有效的诊断依据能够帮助人们及时发现肌少症的发生,但是目前尚未有针对我国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诊断标准。国际上四大组织的筛查方法确立依据中尚未有中国大陆老年人群的受试群体,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适用性遭到质疑。并且现有诊断指标切值大多基于常模参照的方法,未考虑到指标间关联性。本研究依据老年人步速低于0.8 m/s为功能衰退的国际共识,基于肌力与功能的关联性确定握力切值,再以所求握力切值确定肌肉质量切值,拟为我国老年人肌少症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以北京、长春、句容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由现场测试与问卷调查法获取12981名6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5031名;女性,7950名)的身体形态、体成分、肌力与功能能力、营养摄入量与体力活动量及慢性病史等。以步速低于0.8 m/s为功能衰退,经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确定握力衰退的切点值;以所求握力切值经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确定肌肉质量衰减的切点值。并控制身体形态、生活习惯、营养摄入量、体力活动量及慢性病等混杂因素,由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握力和肌肉质量诊断切值的合理性。结果:男女握力三级标准分类为:>34.0 kg/21.4 kg,强;26.6-34.0kg/16.5-21.4 kg,中;18.54 kg/15.04 kg,高;16.52-18.54kg/12.54-15.04kg,中;<16.52kg/12.54 kg,低。与高瘦体重组相比,男性低、中组发生握力衰退为高组的9.09倍(OR=9.09,95%CI:5.99-13.81)、2.20倍(OR=2.20,95%CI:1.71-2.84);女性为4.48倍(OR=4.48,95%CI:3.45-5.83)、1.73倍(OR=1.73,95%CI:1.39-2.15)。结论:力量衰退的握力诊断切值男女分别为26.6 kg与16.5 kg,较美国肌少症诊断标准推荐的握力切值,男性高0.6kg,女性高0.5kg;肌肉质量衰减的ALM诊断切值男女分别为16.52 kg与12.54kg,较美国肌少症诊断标准推荐的ALM切值,男性低3.23kg,女性低2.48kg。采用本研究结果计算肌少症发病率低于常模参照法和国际四大标准的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