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内吞是细胞吸收胞外物质、传递胞内外信号、调控质膜蛋白水平的主要手段,对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的生存与适应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是动植物细胞进行内吞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动植物网格蛋白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植物中,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刺激(如重力、光等)响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拟南芥中,有2个网格蛋白重链基因(CHC1和CHC2)和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吞是细胞吸收胞外物质、传递胞内外信号、调控质膜蛋白水平的主要手段,对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的生存与适应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是动植物细胞进行内吞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动植物网格蛋白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植物中,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刺激(如重力、光等)响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拟南芥中,有2个网格蛋白重链基因(CHC1和CHC2)和3个轻链基因(CLC1、CLC2和CLC3)。已有的研究表明,重链T-DNA插入单突变体chc2除15%-20%的幼苗出现不正常的子叶外,其余幼苗均表现为野生型表型;chc1-1chc2-1双突变体引起胚胎致死,从而阻止重链CHC活体生物学功能的鉴定。然而,至今网格蛋白轻链CLC的生物学功能仍未被鉴定。在本研究中,成功分离、鉴定2个轻链T-DNA插入突变体clc1-1和clc2-1,2个单突变体均显示根变短、下胚轴却变长的相似表型;未能成功获得clc3-1纯合突变体,很可能起因于胚胎致死。为揭示CLC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制备clc1-1clc2-1双突变体,该双突变体的下胚轴变得更长、根变得更短。互补实验表明,CLC1和CLC2同时导入双突变体后,表现出野生型表型。利用细胞生物学、生理、生化等分析技术,以轻链双突变体clc1-1clc2-1为研究材料,对网格蛋白轻链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1)在双突变体clc1-1clc2-1中,FM4-64和PIN2-GFP内吞速度减慢,引起FM4-64和PIN2-GFP在质膜上的积累,而质膜重链CHC的水平下降;(2)在双突变体clc1-1clc2-1中,生长素和网格蛋白抑制剂A23均能有效地抑制野生型根尖PIN蛋白的内吞,但未能有效地抑制双突变体PIN的内吞;(3)双突变体clc1-1clc2-1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活性增强,生长素分布模式、根的向地性反应发生改变。以上研究结果证明(1)CLC在生长素抑制PIN内吞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2)CLC参与调控植物主根发育、侧根启动、根毛发生和向地性反应。
其他文献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ICS)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化工等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一旦遭到攻击,将导致严重的国家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万物互联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及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工控安全事件频发,从“震网”到“乌克兰大面积停电”,再到最近的以色列VPN漏洞,病毒入侵、设备故障等异常行为对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障ICS
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多效激素,研究证实其功能的多样性可促进骨骼肌的再生与修复,例如抗炎症作用、抗凋亡作用和抗氧化应激作用。然而,褪黑素对肌生成的负面作用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设计试验探究了不同浓度褪黑素对小鼠成肌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进一步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褪黑素抑制肌肉发育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褪黑素对小鼠成肌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以C2C1
通过探讨影响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及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若干因素,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建成小鼠ES细胞系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旋转机械设备逐渐趋向于复杂化、精密化和智能化,机械设备的监测数据已经逐渐迈入“大数据”时代。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的关键零部件,一旦发生故障,轻则导致设备运行失常带来财产损失,重则将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滚动轴承进行故障诊断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往往需要复杂的专家知识和人工提取过程,已经无法适用于大数据的分析要求,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诊断
近年来,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控制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多种非线性控制方法。有限时间控制因具有收敛速度快和跟踪精度高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且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论文针对非对称约束/外界干扰/不确定/执行器故障影响下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非对称约束的有限时间反步控制策略,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具有输出约束和外界干扰的非线性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有限时间反步控制策略。采用非对称障碍
水泥熟料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是衡量熟料煅烧质量的重要指标,其精准预测对优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主要采用现场取样离线化验的方法获得fCaO含量值,但该方法获得的fCaO含量值对于控制系统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本文针对时序数据、标签样本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融合多尺度时空特征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MS-Bi LSTM)、多尺度时空特征与深度非负稀疏自编码网络(MS-DNSAE)两种熟料
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于N-Bn-N-Boc芳酰胺高选择性合成N-酰基脲和酰亚胺的反应研究,第二部分介绍微紫青霉次级代谢产物的植化研究,第三部分主要综述了N-芳酰脲类化合物活性及其合成方法的研究现状。N-酰基脲和酰亚胺是药物化学和农业化学中重要的官能团片段,N-酰基脲的传统制备方法主要包括:1)基于尿素与活化的羧酸酰化;2)酰胺和异氰酸酯的偶联或胺和酰基异氰酸酯的偶联。酰亚胺的制备主要
T-S模糊模型已逐渐成为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必不缺少的工具。它可以将数学理论与模糊逻辑理论相结合,精确地逼近非线性系统,又能充分利用线性系统理论及其优点。此外,非脆弱控制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更改控制器参数,从而更好地获得系统的稳定性条件。而采样控制器可以使离散时间数字控制信号在采样间隔内保持不变,只能在每一个采样时刻发生变化,实现了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目的。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通过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高效的管理模式,企业纷纷引入应用业务管理软件。但这种方式常出现软件产品与公司业务匹配度低,高定制的软件失败率高,软件不满足公司领导和基层员工需求的现象,反而造成企业信息化投资回报低,企业效率下降。如何保证软件质量,如何改善软件质量管理,这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软件质量管理最终实现的价值在于给企业带来高效管理,如何有效进行软件质量控制,对保障企业的软件投资效果具有非
铁电金属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铁电极化与金属性共存的材料。经典理论曾认为这种材料不可能存在,这是因为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完全屏蔽电偶极矩,无法形成长程的极性。制备出这种材料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目前,已报道的铁电(或极性)金属材料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巡游电子的迁移率较低,导电性较差;(2)铁电极化难以翻转。针对上述挑战,本文基于经典铁电材料Ba TiO3,通过La元素的掺杂,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