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线通信中使用智能天线能显著提高通信性能和系统容量,因此智能天线技术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已经提出了大量的用于智能天线的自适应算法,但由于这些算法复杂度和硬件处理速度的限制,目前还很难找到一种实用的自适应算法,既能在恶劣的环境下有效工作,又使得信号能够得到实时的处理。因此,人们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波束切换智能天线的实现上来。波束切换智能天线不像波束跟踪智能天线那样采用自适应算法形成下行波束,而是在基站预制的一组窄波束中,根据一定的策略挑选一个最优波束来发送下行信息。由于它不需要自适应的形成阵元加权系数,所以信号处理的实时性就能得到保证。本文着重讨论了它的关键技术以及智能天线采用窄波束接收时对CDMA系统容量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无线传播对信号的影响,特别是多径传播引起的信号时延扩展和空间扩展,根据信号传播环境的特点,研究了适合智能天线的无线信道模型;其次,对波束跟踪智能天线和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在受环境影响程度、所需硬件复杂度、处理速度和性能上进行了简单对比;第三,研究了波束切换智能天线中窄波束选择的几种方案。在基于DOA(Direction-Of-Arrival)检测的方案中,主要研究对比了空间平滑MUSIC、L次平移TLS ESPRIT和基于ILSP-CMA的空间平滑MUSIC三种算法在时延扩展、空间扩展和不同信噪比下的性能。由于这几种算法在空间扩展环境中的性能限制,这种方案只能用于宏小区环境中;在基于码片能量与干扰比值()检测的方案中,针对用户处在波束边缘时信号质量会出现严重下降的情况,研究了波束合并的策略,并在仿真中证明了它对信号信噪比的改善作用;第四,在下行窄波束成形中,主要研究了基于Chebyshev多项式的波束成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改变波束方向时,只需改变阵元加权系数中的相位参数,而无需重新计算每个加权的幅值,就能在基本保持波束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波束方向图,表明这种算法十分适合于多用户且实时性较高的场合; <WP=5>第五,研究了智能天线采用窄波束接收时对CDMA系统容量的影响,通过计算对比使用不同宽度波束时的系统误码率和载干比(),表明窄波束天线相比现在使用的全向天线能极大的扩充CDMA系统容量。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了主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