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视阈下人间佛教的源与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西来,中土生根。源于古印度的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逐渐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落地生根之进程。特别是“中国特色”的大乘佛教的形成,使佛教成为了中国的民族宗教,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中长期占据着中心地位。中国佛教的入世化、人生化特点也得以不断凸显。进入二十世纪,面临着风云变幻的时代环境,中国佛教也是积重积弊,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佛教自身作出调整,太虚大师率先发声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紧随其后的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士、星云法师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形成了“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宝贵的智慧结晶”——人间佛教,虽然各位大德在就人间佛教相关具体的理论、实践等层面有着各自的主张和见解,但是就佛教现代化发展的主流趋势来讲,还是形成了合力与一致意见。人间佛教以现实人生为基点,将人类自身视为主要对象,劝发成就佛道之菩提心,以佛法的基本戒律修正个人与社会不良的行为与风气,以大乘菩萨道的悲智利世之心来完善人格、净化社会。人间佛教以现代化社会为面向,其所表现出的入世性、人本性也正是中国佛教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这在禅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典型。中国佛教经过禅宗惠能的六祖革命,实现了由“佛本”到“人本”的转变,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六祖惠能在禅宗经典《坛经》所主张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思想,弥合了人性与佛性、世间与出世间、生活与修行之间的界隔,打开了中土佛教人生化、人间化、生活化的活水源头。禅宗道统生生不息,惠能之后禅宗一花开五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百丈怀海“农禅并重”等修禅法门延续着禅宗修行人生化、生活化的主张。中国佛教特质在于禅,禅宗修行的现实性、生活化为后世人间佛教提供了本土佛教意义上的思想源泉与理论基础。随着人间佛教上升为大陆佛教界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旗帜,与人间佛教思想的倡导和实践纷沓而来的,则是佛教各宗派以时代潮流为机缘,坚持以适应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寻求人间佛教思想与各自宗派的契合与发展基点。在诸多理论与实践尝试中,禅宗一派最具代表性,在大陆影响最大者当属净慧法师所倡导的“生活禅”理念与生活禅夏令营的实践。生活禅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修行理念,追求“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净慧法师从禅门修行者的角色出发,探究禅宗优良传统与现代人间佛教思想的结合,追求禅的生活化进而达至禅化的生活,自觉地将人间佛教的品格进一步具体化、实践化地以禅宗智慧化导于大众日常生活中,追求由人间至生活、悲智双举的佛教化现代理想。人间佛教与禅宗互生共融,相得益彰。使得人间佛教人间性、现实性和生活化的品格一脉相承,为中国佛教在现代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范本。
其他文献
本文拟从会计信息化及内部控制的概述谈起,分析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能够提供若干可供借鉴的做法,从而为会计信息化条
《拿破仑法典》又名《法国民法典》,拿破仑十分重视法典的制定工作。法律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统治者在制定法律时总是首先考虑该法律的效用与价值取向问题。《拿破仑法典》
目的:通过比较反季节光照模拟与自然季节光照对大鼠血清褪黑素及性腺轴激素分泌的影响,探讨光节律的周年变化在生物体季节性生理变化中的重要地位。方法:以夏至日和冬至日作
<正>慢性肾脏病(CKD)和慢性肾脏衰竭(CRF)的患病率增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死亡原因,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导致CKD患者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深刻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家电产品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需求变化及开发趋势。通过对当前信息智能家电产品以及前沿概念设计进行设计对
本论文运用直流辉光放电质谱法(dc-GD-MS)与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相结合测定了多品硅中关键杂质硼、磷元素的相对灵敏度因子(RSF),建立了辉光放电质谱法定量分析多品硅中杂质
本文给出了一个求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的新方法——矩阵求法.利用矩阵初等行变换求数域P上的两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
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方针中讲的"德智体"是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而言。应当指出,"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是紧密相联系而又有区
阐述了喷浆机器人的结构、动作原理,介绍 了液压系统的设计原理、工作控制方式、采取的节能措施以及采用CAD软件设计机器人结构 的优越性。实验证明了该喷浆机器人设计方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