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微卫星与线粒体标记探讨中国大陆绒螯蟹种群遗传结构与进化历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绒螯蟹,又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主要分布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南抵南流江的各通海江河以及湖泊之中,其中尤以生活在长江的河蟹品质为最佳。本文联合来自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全序列与5个微卫星多态性座位的分子遗传信息,通过对我国大陆北起鸭绿江、南抵湛江青年河的8条水系(河流)的254只绒螯蟹的种群遗传分析,探讨中国大陆绒螯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分化格局及其历史演化。 基于线粒体与微卫星数据进行的系统发生分析、中接网络分析、因子相关分析与种群亚分化的贝叶斯分析,都支持中国大陆绒螯蟹分为中华亚种(sinensisclade)和合浦亚种(hepuensis clade)两个亚种,二者的分歧时间大约是第三纪中新世的中期。种群遗传变异分析显示,分布在中国大陆各水系的绒螯蟹种群,已经由于地理距离产生了种群分化,但彼此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这种交流的主要贡献源于雄蟹的迁移。两亚种种群与长江种群都在据今0.07~0.1百万年的晚更新世中期(里斯-武木间冰期)发生了扩张:鸭绿江种群的扩张发生在距今7,700~9,800年的早全新世。这两个时期的气候都温和湿润,很可能为绒螯蟹种群的扩张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提示绒螯蟹种群历史动态,如种群历史上的扩张,反映了我国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分析鸭绿江种群的遗传结构,发现该种群母系全部为中华单元型而父系体现较多的南方种群遗传信息,推测这种种群结构的形成很可能因人工引种,或合浦亚种种群在历史上向北方水系发生扩张所致。 长江水系绒螯蟹优质的河蟹资源,由于盲目引种和过度开发等原因,发生了种质资源混杂的现象。寻找准确便捷的分子鉴定标记,对绒螯蟹种质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对种群遗传多样性、基因流、种群扩张历史等的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长江水系作为优质的河蟹种质资源库所具有的历史渊源,并针对现有种群的混杂状况,就长江水系种质资源的保护提出建议。同时,尝试统计可以鉴别两亚种种群,以及鉴别长江河蟹的微卫星位点,探讨微卫星标记在河蟹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本论文包括三部分: 第一章: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结构特征。 第二章:光滑鼠妇(Porcellio laevis)线粒体DNA的电镜观察。 采用核酸电镜的方法对光滑鼠妇线粒体DNA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共代谢物—糖类和有机酸对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CGMCC 1.1788代谢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daclpord,IMI)的代谢途径及其代谢机制影响。 在优化培养
三叉神经中脑核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口部肌肉初级感觉神经元聚集的核团。本研究室近期工作证明MesV神经元具有三种类型的兴奋性,1型:在低强度刺激下,细胞可以产生低频放电,随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当其在作物中大量积累时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并通过食物链潜在威胁着人类健康。铁(I ron,Fe)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微量元素,对光合与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细胞壁代谢以及氧化损伤保护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然而高浓度F e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会引起植物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改变,产生氧化胁迫甚至抑制植物幼苗早期生长。锌(Z inc,Zn)也是植物生长发
摄影——通过胶片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机拍下实物影像,这是辞海中的解释。两年前填报学校的前一天,我去新华书店无意中翻出了一本名为《西湖四季》的影集,我整个人都惊呆了:往
摘要:中学生间的异性交往一直倍受学校、家长关注,且误解也较多。本文主要介绍对中学生异性之间交往的误解与偏见,倡导家校建立必要的合作,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理解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正确引导中学生学会与异性交往,从而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引导;中学生;学会;异性交往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114 
研究背景:  炎症反应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MI/R)密切相关,是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中性粒细胞(PMN)与血管内皮细胞(EC)的相互黏附和作用,进
在过去的10年中,本研究组在Lariviere and Melzack提出蜜蜂毒(Bee venom,BV)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该模型的特点是可以模拟临床病理性痛的三大表现,包括:1)持续性
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作为重要的单细胞真核模式生物,在基础生物学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目前该模式生物有两个版本的基因组注释模型,但受转录组数据量等因素的制约,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