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0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空间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2003年至今,国家先后实施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战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长期以来实行的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引起的城乡空间割裂、乡村日渐衰落、城乡差距扩大现象依旧存在,城乡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及城乡地域系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仍旧突出。因此,在党和国家提出了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背景下,探究城乡融合发展内涵,解析城乡融合发展目标,测度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空间特征,探索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既是洞悉现阶段城乡社会发展重难点的要求,也是合理制定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前提,对优化城乡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论文以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兰州市为研究区,基于2019年兰州市城乡居民流动现状调查问卷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及《2019兰州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从空间视域角度探析了兰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城乡国土空间优化的策略建议。首先,论文在解读城乡融合发展内涵与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均等、生产要素流动、功能结构互补、绿色生态协调5个维度在内的共20个具体指标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及综合评价法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其次,运用Arc GIS中的自然断点法,将兰州市三县五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值划分为3个等级,即I、II、III级融合水平,以县区为单元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最后,将各县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值作为因变量,以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社会保障、生活状况、信息水平、投资生产8个方面为探测类型,选取了具体的16个影响因子作为自变量,利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器与交互探测器,识别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并对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进行分析,对地区城乡国土空间发展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兰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0.2553~0.7238之间,融合水平整体较低,处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各维度的融合水平而言,基础设施共享融合水平最高,绿色生态协调、公共服务均等及生产要素流动融合水平居中,功能结构互补融合水平最低。究其原因,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在交通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乡间基础设施的共享及生态环境的协调。而兰州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典型区域,公共服务资源较多地分布在城区,各类要素在区域间配置不均、流动不畅,但随着政府政策与社会经济的推动,二者处于提质发展阶段。因此,公共服务和要素流动的融合水平居中。功能结构互补与城乡产业分布密切相关,但兰州市域内的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区,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还很薄弱,故功能结构互补融合水平最低。(2)从空间视域角度来看,兰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单核、强中心特征明显,呈现出“中高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就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均等、生产要素流动、功能结构互补、绿色生态协调融合水平而言,各县区间的空间分布差异也较为明显。其中,基础设施共享呈“中高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公共服务均等呈“高值点缀”的空间分异特征、生产要素流动呈“中低周高”的空间分异特征、功能结构互补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绿色生态协调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3)经济发展、投资生产与生活状况因子是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社会保障、人口结构和信息水平因子是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交通区位和自然环境因子是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基础因素。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受到各种内外部要素共同驱动,是城乡间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等耦合的结果。(4)根据论文测度分析的结果,为进一步推进兰州市城乡国土空间优化提出以下策略:针对城关—安宁核心发展区、七里河—西固—红古—皋兰次级发展区、榆中—永登外围边缘区,分别提出了增强核心发展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其资源要素配置功能;促进核心区与周边区域间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发挥乡村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链延伸发展;全力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建设,多举措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等优化策略。针对全域城乡国土空间的优化,提出了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地区产业发展能力;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精准扶贫工作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使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最彻底、最有效的脱贫。甘肃省早在2001年就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省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转向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应该从哪些方面打破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就业帮扶困境,找到改进方向和应对措施?因此本文以张
地震分析是海洋平台设计的重要部分,陆上地震设计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海洋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的进步,API RP 2A 22nd和API RP 2EQ基于陆上抗震设计的经验引入了基于风险的地震设计方法。通过对API相关地震分析要求的升版背景和理论体系的研究,梳理了API RP 2EQ的地震分析过程和设计要求与之前API相关要求的区别,并结合案例对不同ALE地震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便于工程人员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何提高节能环保工作质量,提高节能环保资金保障水平和资金使用效果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和学界研究重点课题。长期以来我国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财政的持续投入,学术界对财政节能环保支出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政节能环保支出的绩效和效率上,重点关注投入和产出之
国家治理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按部就班的常规制度式治理,另一种则是非常规化、非制度化的运动式治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相互补充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作为具有本土特色的治理模式,运动式治理长期存在于我国的治理实践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领域都不乏它的身影。运动式治理是政府集中力量打破常规对突发事件和疑难杂症进行治理的重要手段,治理主体权威性、客体特定性、过程程式性、结果反弹性均是它的显
自2013年开始,国家计划将工商企业资本引进乡村社会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化生产后,资本的引进也逐渐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与治理产生影响。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工商资本顺利进入乡村,形成一种“经营村庄”的方式,这种方式也就形成了企业与政府相互合作和企业与农户相互合作的形式。在此合作的基础下,村庄治理也由原来的权力运作和规则治理逐渐形成一种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运用市场化的运作逻辑和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发
上市,意味着企业拥有了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资格,不仅为企业带来广阔稳定的长期融资渠道,也预示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正反馈效应,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企业上市的途径主要包含两种方式,一是公开募股上市(IPO),另一种为借壳上市。然而,由于我国IPO上市受到监管方严格审查以及一级市场发行量限制等因素,大量公司无法实现IPO上市。同时,对于亟待上市和急需突破业务瓶颈的企业来说,IPO长时间
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股东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股权质押市场快速发展。然而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2018年以来,A股市场大幅下调,股权质押风险问题严峻。为了纾解股权质押风险,中央提出,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上市公司,各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可组建救助基金,为重点民营企业纾困。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长信科技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长信科技及大股东所面临的股权质押的问题,研究纾困基金对民营上市公司的
中国整个煤炭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2016-2018年退出落后产能8.1亿吨,意味着煤炭行业已进入产能过剩防范阶段。如何有效规避产能过剩现象的发生,研究者提出的路径有:采取规范市场秩序、改革现行考核制度等,理论和实践证明,最为根本的路径就是通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即通过科研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激发市场需求,进而提高其产能利用率。故本文旨在分析全要素生
企业进行并购交易时,传统配套融资和支付方式存在易造成股权稀释、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不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交易双方的需求等情形,因此需要对并购交易方式进行创新。为了促进我国并购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2014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便提及定向可转债,丰富并购交易方式。但是由于目前对定向可转债的监管尚不明确,企业因试错成本过高而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