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翻译中原作风格的再现——DavidCopperfield董、张两译本之比较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中风格的翻译问题,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同时,围绕风格的翻译问题,不管是从理论来说还是从实践来说,相关讨论乃至争论一直不断,例如,风格是否可译,风格再现等等。本文在回顾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后,从风格翻译的概念入手,探讨了风格翻译中译者和作者的关系问题以及理论界各种有关风格是否可译的观点。本文作者认为风格是可译且非译不可的,而且风格翻译构成了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风格的翻译,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运用哪种理论,文学翻译活动的重点还是再现原作的风格。  David Copperfield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部小说有多个汉译本,其中董秋斯和张谷若的译本是流传较广的译本。以往对David Copperfield译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多元系统论、目的论、阐释学和接受美学、意识形态操控的角度以及文化视角对董、张两译本或三、四个进行比较进行研究,对David Copperfield在董、张两译本中的风格再现进行比较的不多,而文学作品的一大功能便是激起读者内心的审美感受,这审美感受绝大程度上由文学作品的风格决定,所以文学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在目的语中再现原作的风格。译者的翻译风格明显或译文没有恰如其分地体现原作的风格都将会严重影响翻译质量,造成对原作的“背叛”,因此对这部小说译本中原作风格再现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试图对董、张两译本中的风格再现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作出评价,从而让读者对董、张两译本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及论文的篇章结构;第二章主要讨论风格和翻译中风格再现,主要包括风格的定义、风格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论争、原作风格再现的重要性、原作风格和译者风格的关系以及David Copperfield的风格;第三章是从选词炼句的角度比较两译本中的风格再现,主要分为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两个方面;第四章是从人物形象的再创造的角度比较两译本中的风格再现,主要分人物外貌描写、人物行为方式描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描写三个方面风格的再现;第五章是从修辞的角度比较两译本中的风格再现,主要分比喻、双关和夸张三个方面;第六章是结语部分,总结了对 David Copperfield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的收获和所发现的遗憾之处,并且简要分析了导致两个译本在原作风格的再现方面的差异的原因以及在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风格方面对译者提出一些期待。总体来说,在选词炼句、人物形象的再创造、修辞这三个方面,张译本比董译本更好地传递了原作的风格,但是张译本也不是十分完美,也有译的不好的地方,仍需改进,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证明风格是可译的,而且能够在译作中很好地再现。
其他文献
本文的目的是从社会学视角探究浙江省创业者的背景特征,创业动机和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践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实践是场域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速分组无线网中多进制正交码解扩方案,采用串行FHT、并行FHT和并行积分法三种方法,在FPGA中实现了其核心--最佳非相干16进制解扩单元.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并行
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和深刻使其能从“通俗”小说走向“经典”小说。小说不仅详细地描述了主人公,即修道院院长安布罗斯走向毁灭的全过程,而且还将他
御伽草子是一种南北朝时期到江户初期的散文体读物。它在学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御伽草子在广义上还没有定论,但通常指镰仓末期到江户初期产生的通俗小说以及室町时代小说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翻泽涉及文本意思在语际间的忠实传递。然而,翻译活动容易受到一些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例如语言、文化、译者主体性和语篇类型等。因此,在翻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