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变化,公民民主意识的逐渐增强,政府公共事务治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政府被赋予了更多地吸纳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责任,更多地关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在这种发展趋势的推动下,西方国家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广泛引入公众参与。我国于1998年开始相继在各地掀起公众评议地方政府绩效活动的热潮,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但由于理论研究和相关制度建设的滞后,各地的评议实践效果欠佳。因此,探讨这种评议模式遭遇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思考以指导、规范各地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本文首先以国内外大规模兴起的公众评议政府实践为背景,在公民参与理论视阈下,对公众评议模式的相关概念、基本内涵作出界定,并据此构建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通过对全国公众评议实践的整体观察,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分析这种评议模式在实践中遭遇困境的原因,并以F市“百人评议机关”活动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本文从评议的主体和范围、评议的程序、评议的方式、评议的内容和对象、评议制度供给五个方面对如何优化公众评议机制提出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