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泰勒虫不同地理分布的虫株在致病力上有很大差异,但不同虫株在蛋白多肽及抗原特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得而知,为此本试验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羊泰勒虫甘南株(甘肃省)、隆德株(宁夏回族自治区)、张家川株(甘肃省)和麻当株(甘肃省)虫体蛋白进行了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羊泰勒虫甘南株出现了16条带,粗带有102、71、41、33、29、 14kD;隆德株出现了12条带,粗带有102、71、41、31、29、14kD;张家川株出现了14条带,粗带有102、38、33、22、17、16、14kD;麻当株出现了12条带,粗带有102、38、37、27、17、16、14kD。4个虫株蛋白多肽在数量、含量和分子量上存在差异。对4个虫株的电泳谱进行了比较,发现羊泰勒虫甘南株与隆德株的亲源关系较近,与张家川株的亲源关系次之;张家川株与麻当株的亲源关系也比较近。4个虫株的免疫血清分别与4株虫体蛋白进行了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4株虫体的免疫血清与甘南株和张家川株在38kD处有共同反应。免疫印迹试验还发现了隆德株虫体在38kD的多肽和麻当株虫体在35kD的多肽。 自感染红细胞内纯化的羊泰勒虫裂殖子,经冻融、超声裂解后,其可溶性抗原过SephadexG-200,收集蛋白峰,以此作为包被抗原,用常规方法建立了羊泰勒虫病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证明此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对46份阳性血清和48份阴性血清用ELISA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8.0%。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羊和野外感染羊的抗体消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羊于感染后第5d即可检出抗体,30~40d达到高峰,抗体液度为1∶3200,然后下降,并维持在1∶400~1∶800之间;野外自然感染羊的抗体水平出现了2个峰值,第1峰在3~7月份之间,第2峰在9~10月份之间。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洮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血清进行了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5.7%、93.8%、82.5%和80.0%,与现可查流行病学调查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