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瑟氏泰勒虫pVAX1-2p33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学初步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瑟氏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瑟氏泰勒虫(Theileria sergenti)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以高热、贫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在我国该病的流行区域逐年扩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对养牛业的危害较为严重,已经引起兽医界的普遍重视。牛瑟氏泰勒虫的抗原成分较为复杂,主要有p23、p32、p33表面蛋白等。p33表面蛋白作为一种红细胞感染阶的膜内蛋白,免疫原性较好,在抗牛瑟氏泰勒虫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已报道的瑟氏泰勒虫p33表面蛋白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的引物,以牛瑟氏泰勒虫基因组DNA为模版,克隆出两个大小为723 bp的p33基因。应用SOE-PCR技术获得大小约为1422 bp的双拷贝p33基因,并将该双拷贝p33基因先克隆到pMD18-T-Simple载体,再将其亚克隆到pVAX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VAX1-2p33。对重组质粒pVAX1-2p33采用PCR、酶切及测序的方法进行鉴定后,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转染其到BHK-21细胞后进行RT-PCR和IFA鉴定,经鉴定正确后,采用质粒大量提取试剂盒大量提取重组质粒pVAXl-2p33,并将该质粒腿部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应用间接ELISA和流式细胞技术对双拷贝的pVAX1-2p33质粒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测。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免疫剂量下,重组质粒pVAX1-2p33免疫组在免疫后的地14d可刺激免疫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但抗体水平较低,上升趋势不明显。但在免疫后的第28 d后抗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42 d时到达顶峰,而且pVAX1-2p33免疫组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pVAX1-p33免疫组(P<0.01),表明2p33的体液免疫水平显著高于p33。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VAX1-2p33、pVAX1-p33均能使CD4+、CD8+上升,刺激小鼠产生细胞免疫效果,但二者总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差别不显著(P>0.05)。本结果将为牛瑟氏泰勒虫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人才的学校。这样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之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教学中的得到主动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  那么教师怎么样才能树立起“主动发展”的教育观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看法。  一、打破“唯师”“唯书”的框架,解放学生头脑。  幼教理论教学
摘要:文章从学前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及现状出发,对学前音乐教育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前 音乐教育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和其它学科教育具有共同的特点,然而,也会有其特殊性存在,但是,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指的是儿童音乐;第二,指的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由此看来,我们不可以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知识与技能的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音乐自身的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动学习 学生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同时,它也不利于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为此,笔者经过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