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死亡态度是个体对死亡事件主观的、多维度的信念和感受,包括认知、情感、行动三种成分。研究早期因为对死亡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自己及他人死亡或濒死的恐惧与焦虑成为研究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态度是个体对死亡事件主观的、多维度的信念和感受,包括认知、情感、行动三种成分。研究早期因为对死亡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自己及他人死亡或濒死的恐惧与焦虑成为研究焦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死亡态度的内涵发生改变,研究工具也逐步完善,认识到对死亡的态度各种正向与负向的情绪与感受可能同时并存。综合相关研究,死亡态度的内涵最主要的是:死亡恐惧、死亡逃避、中性的死亡接受、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与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五个方面。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对死亡态度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老年人、病人和医学相关人员,虽然也有关于儿童和学生的研究但也只是关注个体变量对死亡态度的影响,深层次的心理变量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再加上近年来对个体积极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讨大学生死亡态度的特点,并结合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探讨死亡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使用包括台湾中文版的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三部分合成的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死亡态度在中性接受维度上得分最高,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既不害怕也不欢迎。(2)大学生的死亡态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只在趋近接受维度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上都没有显著差异。(4)大学生较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总体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在积极应对维度有显著差异。(5)主观幸福感与死亡态度以及应对方式都显著相关,三个变量之间相互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正>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内容?语文课应该教会学生什么?这是我们中小学语文老师内心常常"死而复生"的疑惑。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惑?导致我们产生这些疑惑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众所周
目的:探讨民族和性别之间某些疾病的发生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方法:本文通过对新疆吐鲁番地区2013年5月-12月维吾尔族、汉族两民族健康体检,B超检查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
目的:本研究深入探讨糖尿病患者中医医院住院总费用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利用决策树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费用。方法:本研究对来源于全国中医医院
<正>中共十七大以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实际工作者和学术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系统回顾和总结近年来国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推进了中国教育跨越式的进步,推进了终身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在远程教育中,受时间、空间、成本等多方面
现在实行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初中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将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讲,乐于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来让学生更热爱生活,但现在
相对于国内企业相互之间的并购,海外并购由于其跨国性受到包括东道国和母国更多的法律管制,也呈现出了更大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海外并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很多,范围也很广,笔者
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主要应对心脏容量和压力负荷的变化。BNP及NT—proBNP(Amino 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主要用于心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股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广泛认可,使企业社会责任从单纯的公益行为转变成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促
<正>导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因此以导数为背景的函数问题的命制倍受命题人的青睐,纵观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可知,导数不仅是重点,且常以压轴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