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C1、IGF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KCC1和IGF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KCC1和IGF2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阐明KCC1和IGF2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参数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2003到2007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标本42例,患者均行广泛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及激素治疗。按照FIGO2000年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8例,Ⅱ期10例,Ⅲ8例,Ⅳ期6例;组织学分级,G1级13例,G2级15例,G3级14例,组织类型均为子宫内膜腺癌,病人平均年龄为54.3岁,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选取诊断性刮宫术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标本15例。选取同期宫腔镜手术获得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10例,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CC1和IGF2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观察,选取典型部位统计并拍照。二者均以已知阳性的乳腺癌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应用SPSS12.0进行X2检验和spearman分析。 结果: 1.KCC1在正常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要显著高于在正常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中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在高分化中的表达要低于在中、低分化中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KCC1蛋白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IGF2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2在高分化中的表达要低于在中、低分化中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2蛋白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3.用spearman相关分析KCC1与IGF2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关系,KCC1和IGF2的相关系数为r=0.726(P<0.05),KCC1与IGF2成正相关。 结论: 1.KCC1与IGF2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KCC1与IGF2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有关。 3.KCC1与IGF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注重美育工作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显得愈发重要.对美育内涵的理解是美育体系构建的关键.我们应当立足“大课程”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既强调课堂教学,
借鉴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成果,根据菏泽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构建“EGP(通用英语)+EAP(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从理论基础、实施、优势等方面对其进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为第2位肿瘤死亡原因。目前其治疗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率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