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资源聚集现象愈发凸显,大学城已成主流的大学新校园选址处。一方面,传统校园规划者在规划时期较少考虑校园热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校园热环境因在校师生固定的教学生活活动而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若校园规划不合理,将导致热环境不佳,进而影响室外热舒适度并造成无谓的能耗浪费。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全面评价大学城校园热环境特征,掌握校园核心区域内的温度分布规律及气流组织形式,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为今后的校园热环境建设提供依据,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与方法,针对本研究的重庆市某大学城校园,采用实测与CFD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相应的热环境评价标准和用于CFD室外热环境模拟的基础方程、控制方程和求解方法。其次,实测并分析了重庆市某大学城校区内的热环境情况。实际测试共设置9个流动观测点,1个固定观测点,连续记录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湿黑球温度在内的热环境参数。将校园按照教学功能、下垫面类型进行分区,并控制变量讨论,得出其变化规律,为校园热环境的实测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再者,运用调研与统计计算等方法,对校区人为排热量进行了初步统计,整理出校园人为热排放的统计计算值。然后,建立了校园的空间模型,并以实测数据作为边界条件,运用PHOENICS模拟软件模拟校区热环境。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以该模拟结果为基础,总结了校园内部空气温度场、风场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并发现了校园内现存的热环境问题。最后,针对校园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实测分析结果与模拟分析结果作为判断依据,提出相应优化方案。通过对该优化方案与2种对比方案的模拟分析,得出了各方案的预期效果,并基于此提出优化建议,该建议将对校园热环境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