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FOAM的流化床及旋风分离器流动特性模拟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l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化床具有较强的传热传质特性,旋风分离器作为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的气固分离设备,两者均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等工业应用中。随着CFD(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技术的发展,CFD被广泛应用于气固两相流系统的研究中。CFD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学模型对物理问题进行建模计算,所以利用CFD技术对流化床和旋风分离器进行准确的数学建模,进而实现对其的准确模拟,对流化床与旋风分离器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目前常用的Syamlal-OBrien曳力模型、Gidapow(简称GM)曳力模型以及考虑颗粒团聚影响的修正后Syamlal-OBrien(简称SOM)曳力模型的曳力系数特性进行总结分析,根据颗粒浓度分区选择曳力模型,提出改进后的分区曳力模型,且分区曳力模型的曳力系数特性曲线与DNS直接数值模拟得到的曳力系数特性曲线相吻合。其次对提出的分区曳力模型进行流化床模拟验证以及对模拟得到的流化床流动特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区曳力模型模拟得到的床层膨胀率和压降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分区曳力模型模拟的床层膨胀率和压降的误差均小于其他曳力模型模拟的结果。分区曳力模型可以捕捉到流化床的初始流动结构、气泡的生成至破碎阶段以及流化床内循环的“环-核”结构。最后基于大涡模拟耦合MP-PIC的方法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气相的湍流模型采用大涡模拟,颗粒相采用MP-PIC方法,且考虑旋风分离器中颗粒相与气相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分别从旋风分离器的进出口压降、轴向速度、切向速度、静压分布、旋转中心偏移量和颗粒流动特性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涡模拟耦合MP-PIC的方法对进出口压降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验证了大涡模拟耦合MP-PIC方法的适用性。旋风分离器的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分别呈现“M”型和倒“V”型分布;静压沿径向方向下降梯度较大;分析了入口风速对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静压分布的影响;旋转中心在截面的坐标位置和偏心距证明了旋风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具有一定的非对称性;颗粒的速度矢量图呈现出颗粒的流动规律;颗粒在旋风分离器顶部的停留时间表明了旋风分离器的“顶灰环”现象。
其他文献
大视场小口径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天文及空间目标的光学仪器。由于这种设备视场大且造价低,适于广泛布置于不同台址对天空连续监测,因此在时域天文观测中被广泛使用。时域天文关注移动或具有光度变化的天体,因此大视场小口径望远镜多以短曝光的快速巡天模式获取数据。获取数据后,需要立即从观测数据中提取天文目标来为超新星、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关键天体研究提供数据。现阶段,天文目标提取常用SExtractor等源提取算
随着现代遥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了气象、土地、农林业、地质、海洋、环境灾害等诸多行业和领域之中,因此如何更快速、高效以及准确地检测特定区域内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变化以便预测未来某些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情况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遥感卫星成像原理的固有限制,中高分辨率传感器的重复观测频次较低,影像数量较少,区域影像缺失或质量问题严重制约了变化检测精
非平庸拓扑边缘态因其对材料的局部缺陷和无序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因而,在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中,最初用于描述聚乙炔的Su-Schrieffer-Heeger(SSH)原子链模型是具有非平庸拓扑边缘态的最简单一维模型,并且已在光子、冷原子、人工修饰原子晶格系统中实验实现。要实现基于非平庸拓扑边缘态的量子器件,如何探测其非平庸拓扑边缘态是凝聚态物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学位论文研究了具有
种群动力学作为生物数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自从被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最初学者们通过确定性系统来研究生物种群的动力学行为,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单种群具密度制约的Logistic模型.考虑到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它物种相互作用构成统一整体,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群模型并对这些模型的种群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用二维的Lotka-Volterra模型来描述两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世界各国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值要求变得极为苛刻。“碳达峰、碳达峰”战略目标的提出对减少碳排放提出新的挑战。仅仅依靠机内净化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柴油机排放法规限值的要求,尾气后处理技术因为其显著的尾气净化效果得到重点关注。目前,国内外采用的主流后处理技术路线中,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作为降低颗粒物排放直接有效的手段,得到广泛关
周缘造山带的构造活动制约着陆内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由于构造运动与风化剥蚀作用,一些重要的地质信息被保存在盆地的地层中,因此对盆地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柳林地区以及沁水盆地上二叠统孙家沟组和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地层中沉积砂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砂岩骨架分析以及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研究,讨论了华北中部盆地沉积物源,建立了华北克拉通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通过砂岩U-Pb年代学研究发现,柳
在融媒技术推动下,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移动传播平台风起云涌,5G网速的提升与流量资费的下降,促使移动终端远超传统路径,成为传播的主流。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要紧贴时代,合理利用移动媒体的各种优势,发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引入多元流量,以简洁、高效的切入方式推动非遗传播生态化。另一方面,非遗文化还应加强与受众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发展高粘性的非遗"铁粉",编辑
电热塞助燃纯甲醇发动机可以实现甲醇对传统燃料的完全替代,且动力性相比原机有所上升。在燃烧方面,合理调控甲醇发动机各喷油参数可以准确实现完全预混合燃烧,即均质燃烧,又可以实现扩散燃烧,即部分预混非均质燃烧,两种燃烧方式在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等方面均有不同表现,在不同的燃烧方式下各喷油参数对发动机各项特性的影响亦有差异,故论文旨在探究多燃烧模式下发动机各喷油参数的调控策略,填补喷油参数影响甲醇发动机
高升功率柴油机的特征是通过高增压技术和高压共轨电喷技术等方式提高燃油的燃烧放热效率,但目前柴油机喷油系统很难满足高升功率柴油机的要求。在缸内使用双喷油器可以实现短时间内所需喷油量,并通过控制双喷油器燃油喷射方向提高空气利用率。本文以某高升功率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平台,主要通过在缸内使用双喷油器系统,保持其中心喷油器位置不变,设置一个侧置喷油器,实现短时间内达到升功率提升后所需喷油量,研究使用缸内双喷系
随着环保油耗法规的持续加严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着力研发清洁高效和高可靠性内燃机产品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然而,在清洁高效内燃机产品开发过程中,尤其是高功率密度内燃机开发试制中,缸套穴蚀失效现象明显增多且加剧,甚至有柴油机在短时间的台架试验中出现了显著的穴蚀失效现象。本文针对某款重型柴油机在爆压提升前、后出现的穴蚀差异,提出了一种综合缸套振动变形与冷却液空化的耦合建模方法。首先基于活塞‐缸套瞬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