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100,000,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约为1.5:1或者2:1,50岁以上多发,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经过近百年的探索,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仍然不清,目前最主要的学说是周围血管压迫学说。针对三叉神经痛存在多种治疗方法,早期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疗效差或是长期服药出现耐药及不良反应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手术方法。为探索三叉神经痛的分类、术前影像学表现、微血管减压术、手术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我们对44例接受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及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女性/男性为1.32/1。年龄从27岁至77岁,平均60.94±9.93岁,病史从0.5年至10年,平均4.81±2.68年。术前接受口服卡马西平44例,疗程1个月至26个月,平均7.31±5.58月。术前接受其他治疗方式7例,其中低温射频治疗3例,球囊压迫3例,伽玛刀照射1例。术中给予电生理监测,打开硬脑膜后均使用手术显微镜操作,部分患者使用术中神经内镜下辅助操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的病史长短、年龄、性别、部位、是否为典型三叉神经痛、术前口服药物是否有效、术前核磁共振结果、手术中发现、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采用非参数检验和Sperman相关分析,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年龄、性别、口服药物年限、病史与术后疼痛缓解率无关(p>0.05)。术前表现为典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中发现动脉压迫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静脉和蛛网膜束带压迫者(p<0.05)。而MRI结果中,3D-TOF与3D-FIESTA对压迫血管的显示有明确的差别(p<0.05)。但是经过MPR重建后,3D-TOF成像和3D-FIESTA成像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且3D-TOF发现与术中发现成明显的正性相关(r=0.307,p=0.043),而3D-FIESTA和术中发现之间并无明确相关关系(r=0.106,p=0.49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适用于典型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为动脉血管者预后明显优于责任血管为非动脉血管者。在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前,应进行包括3D-TOF和3D-FIESTA在内的MRI检查,且两种成像技术可以形成有效的补充,并且使用MPR重建技术可有效的发现血管畸形并且提高责任血管的诊断率。术中使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周围血管神经的牵拉,同时也更加容易的判断责任血管的减压效果,可防止“死角”。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课堂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英语课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一般说来,课堂环境既包括
迟子建是一位活跃于当今文坛的女性作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已将近三十年,迟子建的作品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风格和韵味。本论文的研究是基于迟子建的中短篇小说,试图梳
贝雷钢便桥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应用广泛,架设型式多样。跨顾圩河便桥中支墩采用钢板基础,依靠通车后荷载使支墩稳定,同时采用非标组装贝雷主桁,上承式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是
本文在分析了征信文化传播发展的特征要求上,论述了利用新媒体来进一步提升征信文化宣传效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如何有效利用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的特
肉牛养殖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农业中的重要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改善,牛肉凭借自身高营养价值的优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牛肉市场也随之逐步
根据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各种膜的性能特征,结合作者对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与实践,从膜法澄清、浓缩、分离、除菌4方面综述了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研究
老年人的照护既是人类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主要的养老模式,但随着社会转型、人口结构的转换,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
当前,女大学生对自身形体认知产生偏差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已有研究证明此现象是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体育锻炼成为女大学生群体改善自我体型的主要行为
公路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公路设计应尽可能保证建设区域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做到公路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自然和谐。结合省道244线明水至刁镇改建工程,介绍了在设计、施工建
以广东南澳大桥为背景,考虑结构自重、二期恒载以及预应力作用,对其成桥索力进行优化设计,将得到的成桥索力施加于结构上,施加活载作用,研究此时结构线形和内力,并综合考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