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的发展,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电动牙刷、生物医学植入设备、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驱动等多个领域。无线能量传输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能量传输方式存在的电线老化、腐蚀、漏电等问题。目前无线能量传输方式可分为感性无线能量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和容性无线能量传输(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CPT)两种方式。相比IPT而言,CPT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且能够在金属环境下传递电能的优点,所以近年来对CPT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LED由于寿命长、发光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被作为各种光源的替代光源。但LED是点光源,存在散热问题。与LED相比,OLED是面光源,且不存在散热问题,并具有轻薄、护眼、可弯曲等优点,所以OLED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目前对于OLED驱动使用最多的是“一驱动一负载”的感性能量传输模式,当负载增加时会存在拓扑结构复杂、成本高、体积大、控制复杂等问题。所以本论文首次将容性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应用在OLED驱动中,并提出了一种“一驱动多负载”的结构来驱动多个OLED。由于OLED是电流敏感型元件,很小的电压变化就能引起很大的电流波动。即使拥有相同电压的OLED,其电流差异也会较大。所以电流不均衡问题是“一驱动多负载”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容性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受耦合极板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影响较大。因此,为了解决电流不均衡以及极板敏感性问题,本文所提的拓扑结构引入了菊花链式的变压器和双边LC补偿网络。本文首先分析容性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各种耦合机构,针对OLED的近场耦合应用场合,选择了平板式耦合机构进行发射侧和接收侧的能量传输,并分析了耦合机构在位置发生变化时耦合电容的变化趋势;其次,通过对比典型CPT补偿电路拓扑,选择了双边LC补偿的半桥逆变电路拓扑结构,消除了发射侧与接收侧的极板敏感性问题;再次,采用菊花链式的变压器结构解决了各OLED之间的电流不均衡问题;最后,利用基波分析法对整个系统电流均衡特性及软开关特性进行分析。在PSIM仿真软件中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了系统的软开关特性,以及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电流均衡效果。结合参数设计及理论分析搭建硬件实验电路,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