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层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这一矛盾也愈益凸显出来:我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看其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较为普遍,这种不均衡不仅是地域间的差别,更是同一地区内,各部分之间的不均衡现象;另外优质资源的稀缺性也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大表征。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不仅仅造成城乡教育差异、争相“择校”“借读”等怪象,也更是极大的破坏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晴雨表,保护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公平蓬勃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国各地区都进行着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实践,其中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是我国教育供给侧改革阶段性的成果与创新。集团化办学是以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为主,兼顾集团内各学校的共同发展意愿,将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发展共同体。他们的办学模式多种多样,但都存在核心校和盟约校的主次分别,所以这导致了集团化办学中核心校与盟约校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所带来的管理模式的差异:紧密型关系代表了法人由一人承担的集团形式,核心校和盟约校的管理方式也是共同的直接管理;再者就是关系较为松弛的委托代理,各成员校虽都是独立法人,但仍通过契约为连结进行共同体管理的一种常见模式。委托代理是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共同体治理演变中,较为体系且常采用的一种管理形式。委托代理的模式在利益与责任划分上有着重要贡献,解决了基础教育集团中各成员校的关系问题、归属问题,同时更是很好的将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集团共同体和社会各组织有机联系起来,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各方协作的动力源不明,契约作用效力不清,共同体协同运作机制不完善、协同效应不明等。故而本研究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对委托代理与协同效应进行了探索,总结概括出具有通性、可实践的理论框架,以期为教育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想法。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划定各成员校归属,解决管理困境;再依据协同理论,以经营协同和管理协同为核心,围绕决策统筹机制、沟通反馈机制、考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四大主体运行的协同机制,以此破解办学进程中单向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最后两者相结合,构建有利于委托代理视域下多元利益集群协同发展的协同框架,依照框架逻辑通过协同作用促使基础教育集团产生内生动力,体现并放大效应层面,推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良性规范化进程,实现教育治理机制再创新、利益相关集群再平衡、集团化办学优势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