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种类繁多,是自然界中最大的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昆虫富含脂肪,其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符合营养学推荐的人体摄入脂肪酸的最佳比例40%。多数昆虫含有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有的昆虫亚麻酸含量也很高,脂肪酸组成非常合理。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研究表明,昆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鱼油脂肪酸相近,因此,昆虫油脂是一种潜在的食用油脂和脂肪酸来源,可以用来作为某些脂肪酸的替代品,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及化妆品领域当中。为得到油脂的最佳提取条件,得到油脂的脂肪酸构成,脂溶性维生素含量以及油脂的抗氧化功能,本论文以人工饲养技术成熟的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成虫和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幼虫为研究材料,石油醚为溶剂,以索氏提取、有机溶剂浸提、超声波协同微波和水酶法等4种方法分别提取其体内油脂,对得到的油脂的理化性质、脂肪酸构成、脂溶性维生素含量和油脂的抗氧化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种昆虫油脂提取:美洲大蠊粗油脂含量为36.28%,丝光绿蝇油脂含量为26.88%。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2种昆虫油脂的有机溶剂浸提、超声波协同微波和水酶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美洲大蠊成虫油脂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优化的条件为:温度52.14℃,时间7.07 h,料液比20:1,平均得率为29.44%;超声波协同微波法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21.35 W,微波功率179.84 W,温度50.07℃,平均得率为30.65%;水酶法的优化条件为:温度37.89℃,酶活515.65 U/g,PH 7.26,平均得率为24.95%。丝光绿蝇幼虫油脂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的优化条件为:温度40℃,时间7.93 h,料液比19.71,平均得率为27.89%;超声波协同微波法的优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39.10 W,微波功率446.64W,温度57.77℃,平均得率为24.67%;水酶法油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 8.17,温度58.10℃,酶活800 U/g,平均得率为13.56%。综合时间、得率等因素,超声波协同微波法是2种昆虫油脂提取比较优越的方法。(2)2种昆虫油脂的理化性质:索氏提取、有机溶剂浸提、超声波协同微波和水酶法等4种提取方法得到的美洲大蠊油脂的颜色饱和度分别为0.78、0.60、0.67和0.24,水酶法提取的油脂颜色最浅;油脂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索氏法油脂的熔点是-1.63℃,玻璃化转变温度是-46.43℃;有机溶剂浸提法油脂的熔点是-3.29℃,玻璃化转变温度是-44.66℃;超声波协同微波法的油脂熔点是-6.52℃,玻璃化转变温度是-41.58℃;水酶法油脂的熔点是-13.09℃,玻璃化转变温度是-51.35℃。丝光绿蝇油脂的颜色饱和度分别为0.73、0.63、0.53和0.32,水酶法提取的油脂颜色最浅;油脂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索氏法油脂的熔点是-9.78℃,玻璃化转变温度是-22.73℃;有机溶剂浸提法油脂的熔点是-9.82℃,玻璃化转变温度是-24.73℃;超声波协同微波法的油脂熔点是-9.91℃,玻璃化转变温度是-22.11℃;水酶法油脂的熔点是-7.80℃,玻璃化转变温度是-12.70℃。美洲大蠊油脂的颜色要比丝光绿蝇油脂的颜色深,不同方法得到的油脂的熔点具有一定的差异。(3)2种昆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美洲大蠊成虫油脂共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以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3种脂肪酸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90%左右,分别为109.63mg/g、154.60 mg/g和171.88 mg/g。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为主,所占比例较高,必需脂肪酸十五碳酸也有少量存在。丝光绿蝇幼虫油脂共含有17种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和棕榈酸4种脂肪酸为主,其中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达到248.47 mg/g、243.51 mg/g、174.96 mg/g,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为主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丝光绿蝇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明显高于美洲大蠊,棕榈酸的含量则相近。(4)2种昆虫脂溶性维生素含量:2种昆虫油脂中均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A乙酸酯,维生素E和K等4种维生素,美洲大蠊油脂中含量分别为98.40μg/ml,3.19μg/ml,3.07μg/ml,12.31μg/ml;丝光绿蝇油脂中含量分别为123.77μg/ml,5.63μg/ml,5.38μg/ml,23.69μg/ml,丝光绿蝇油脂中4种脂溶性维生素均高于美洲大蠊油脂,并且含量较高。(5)2种昆虫油脂的抗氧化活性:两种昆虫油脂均具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一定的还原能力,丝光绿蝇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于美洲大蠊油脂,但其抗氧化能力均远低于脂溶性维生素E。综上所述,超声波协同微波法是2种昆虫油脂的最佳提取方法,美洲大蠊油脂的颜色比丝光绿蝇油脂的颜色要深,不同方法得到的油脂的熔点不同,可能是由于其中脂肪酸的组成不同所致。2种昆虫油脂中脂肪酸组成中,都以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为主,丝光绿蝇油脂中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明显高于美洲大蠊油脂,4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明显高于美洲大蠊油脂,并且丝光绿蝇油脂的抗氧化活性也高于美洲大蠊油脂,这与其中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