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中的审美要素构成研究——以南昌县为例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就是指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之所以审美,就是为了愉悦自己。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发展迅猛,大量游客涌入乡村观看美景,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既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当地人保护乡村风貌,美化乡村的热情。但是由于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有限,无序的建设,使乡村旅游景点雷同,粗糙,有的毫无美感。就目前来看,乡村旅游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供需脱节、乡村旅游经营者急功近利、乡村景观营造差强人意、游客满意度低的问题。因此,如何从审美的角度对乡村旅游业进行转型升级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目前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南昌县为例,从乡村旅游的主体、乡村旅游的客体以及乡村旅游的中介三个层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审美的要素构成。研究和分析了乡村旅游主体在审美观念、审美感官、审美修养、审美心境和审美距离方面存在的审美需求特点;乡村旅游客体在自然景观、村落、乡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景观营造的审美构成方面满足游客的审美需要;导游在乡村旅游的审美活动过程中作为中介所具有的传播美感、提升游客愉悦感的作用,通过导游传播乡村美,增加游客的审美愉悦感。然后本文以南昌县为例,分析了其在乡村旅游审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审美观照下,南昌县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以诗意的生活、秀美的乡村、动人的风景为主题与方向,畅想与重构了南昌县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趋势与类型。
其他文献
近代大众传媒的新兴造就了中国最早一批报人。近代早期的报人却对其身份和生活缺少认同。“笔墨生涯原是文人学士之本分,既不能立朝赓歌扬言,又不能在家著书立说。至降而为新报,已属文人下等艺业,此亦不得已而为之耳。”(《论新报体裁》,载《申报》一八七五年十月八日)视报人为“文人下等艺业”或“文人无赖”在近代社会较为普遍,而报馆文人也塑造出许多愁苦烦恼的自我形象。“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中国文人的心理状态常被说成是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健康运行的基石,成为关系到经济金融稳定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在符合企业公司治理一般性原则的同时
本文从近年来外资并购在我国日益蓬勃发展的背景出发,把外资并购绩效纳入公司治理层面,研究外资的进入能否促进我国目标公司提高经营绩效。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外资并购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位于厦门市翔安火炬园区的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SD公司,该公司主要向园区内的光电显示产品制造商提供包装缓冲材料。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日益加快,传统的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发展的日趋多中心化,城市建设开始大规模的新区造城运动。然而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实施结果是否符合规划意图、是否达到规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发展为中心的改革与发展道路,中国的私营家族企业,在鼓励发展的动力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最初的作坊经济、个体小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一类风险,是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和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和有效管理既是经营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同时也备受整个银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