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彦淖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以来,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系统评价,全面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与效果,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明确是否有必要修编规划及其理由。,促进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改进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作为修编规划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本文以巴彦淖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为案例,利用巴彦淖尔市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结合《巴彦淖尔市经济统计年鉴》,采用指标评价法,对规划指标的执行情况、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规划实施的效益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与AHP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规划实施评价的得分。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评价的得分为87.93,规划实施的效果较好,对加强全市土地宏观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巴彦淖尔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的实施和编制也存在建设用地的现实需求与规划控制指标的矛盾突出;用地布局不尽合理,规划弹性不足,规划局部调整频繁;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和人均用地定额偏大;规划的社会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及规划对国家及自治区政策调整的预见性不强等问题。已不能很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规划需要修编,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注重基础数据与图件的更新调查,实事求是地确立新的规划基数与图件;加强规划的弹性和权威性;重视公众参与;重视土地利用布局研究;积极合理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等新一轮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旨在总结上轮规划实施的经验和教训,改进新一轮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以及为其他盟市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一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显著促进作用,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区域
二十一世纪,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特别是视频图像增强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但是视频图像不仅传输速度快而且传输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突出,在该区域建立适宜的农业生态经济模式是缓解矛盾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区域、国家或全球尺度上的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建设用地自发形成流转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实践的发展急切需要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能否流传以及如何流转的问题。但由于全国性法律制度的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民生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大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条件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实现耕地占补平和的有效途径,尤其是2005年,国家出台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使得农村居民点整理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新时期为解决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所提出的宏观经济社会决策。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我
汶川地震后,灾区地表地貌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由此而导致地震灾区的土地覆被、利用及其格局发生改变。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安全、粮食
“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生态屏障用地布局研究是刚兴起的研究课题,相关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区域生态屏障用地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条件,提高综合发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