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尤其是发展中的东南亚国家利用外商外资或亚行融资贷款兴建一些大型电力工程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上都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方式进行承建或采购,以示公正有效。中国企业充分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参与此类国际竞争性投标,因此国际招投标方式逐渐为国人所知。按照国际惯例,涉及国际工程招投标的一切文件资料(含招投标文件、合同、信函等)均要求用英文编写。即使采用其他语言编写时,通常都要求附上英文版本备案。如发生歧义、纠纷和仲裁等情况时,通常都要求以英文版为准。因此,正确的理解和翻译招投标文件是竞标的基础,在整个竞标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功能翻译理论中的预期文本功能、目的论、翻译要求、“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在招投标文件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运用。本文选取国际工程项目电力招投标文件的大量实例,在分析英文招投标文件的语言特征同时,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招投标文件的英汉翻译做些探讨,研究如何在译文中实现招标投标文件翻译的目的和实现文本功能。通过研究功能翻译理论在招投标文件翻译实践的运用,笔者认为预期文本功能帮助译者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同时翻译方法应该与文本类型相符;在翻译招投标文件过程中,译者应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满足翻译目的和交际目的需求,以便顺利完成翻译任务;翻译要求有助于译者了解翻译要求的各个要素和翻译目的,并据此采用具体的翻译方法;“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可以在翻译招投标文件时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为翻译目的服务。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笔者提出应以“目的法则”及“读者为中心”的原则为指导,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直译、注译、顺译、逆译、拆分、重组)与招投标的句法结构及用词特点等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本文还探讨了招投标文件中出现的翻译错误,并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功能翻译理论为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对招投标文件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在招投标文件的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牢记目的语文本的目的和功能,考虑英汉语言的差异,考虑目的语读者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能够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并实现翻译目的和预期文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