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货币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问题,作为马克思理论生涯中所遭遇的较为棘手的显性问题之一,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就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构件。马克思对货币问题的思考离不开经济学的参照系,也正是基于对古典经济学家货币思想的批判性吸收与整合,马克思后来科学的货币思想才可能得以出场。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货币作为一个经济学的范畴,在马克思那里却被重新赋予了极其深刻的哲学内涵。所以,仅仅想通过经济学的棱镜来透视马克思货币思想的深刻意蕴,就成了一种理论的僭妄!笔者的研究结果是:马克思始终是用一种哲学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货币,在三次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跋涉过程中,用以解剖货币的哲学逻辑不是同质性的逻辑连续,而是跟随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水平的不断拔高而发生了格式塔式整体转换。简要之,即从早期的一种伦理批判逻辑最终置换为一种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1857年之后)。而在两种不同的逻辑统摄下,我们会发现,货币在马克思的文本当中从作为一种“物”的实体性存在向作为一种“关系”的关系性存在的异质性过渡。从而,笔者强调,甄别出马克思不同逻辑统摄下的货币思想,“历史性”地看待马克思的货币思想,并以此为契机,进而回归到马克思科学、革命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战国中后期,兼并战争的继续与扩大造成社会的动荡、民心的不安,各国统治上层为赢得战争的胜利而不择手段,下层民众为了生存也早将淳朴之民风丢弃而尚“奸言”、饰“邪说”。面对
这是一篇以文化范式解释社会进步的文章。所谓文化范式,是指把观念性的文化尤其是人的基本价值信念视为人类社会生活赖以建立的根据,并以之解释不同文明不同社会的特点及其演变
旅游审美活动是旅游活动和审美活动的结合体。本文立足于旅游活动即是审美活动这个主题思想展开论述。首先,从美学的角度,对“旅游”和“审美”概念进行分析,揭示旅游审美活动存
由于城区场景的复杂性和SAR成像几何畸变的影响,基于单幅SAR图像的建筑物高度提取常常存在很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建筑物目标SAR成像形成的叠掩、二次散射、较强单次散
本文对公民资格与正义进行了研究。文章既挖掘、研究了罗尔斯经典文本中的公民资格理论,又研究了以桑德尔、麦金太尔为代表的社群主义者以及以杨、金里卡、泰勒为代表的多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