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磁共振影像的小样本集阿尔兹海默症辨识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不断增多。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AD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RI,fMRI)技术是一种研究AD的有效手段,可用于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AD辨识系统。然而,AD病例的收集比较困难,因而如何从小样本集的fMRI影像中获取疾病识别的有效信息是AD辨识的研究重点。本文以机器学习为基础,对基于fMRI的小样本集AD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小样本集的fMRI影像分类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二进制协方差的3D-PCANet深度学习算法,通过PCA学习的滤波器生成一系列特征图,并通过池化降低模型规模,最后,基于局部二值化协方差从特征图中生成特征用于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AD三维医学影像上能够取得很好的识别结果,有效减少了计算资源消耗,而且相比于CNN更能适应小样本集的AD辨识。
  其次,针对基于脑功能网络的超小样本集AD辨识问题,提出了域加权的联合分布迁移学习算法,通过在新特征空间中降低源域与目标域之间边缘和条件分布的差异,并充分考虑源域共享样本在迁移学习中对目标域样本辨识的贡献度,实现了对源域知识的有效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降低了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样本分布差异,利用辅助样本集大大提高了基于脑网络的超小样本集AD识别精度。
  第三,针对基于fMRI影像的超小样本集AD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对齐的PCANet深度迁移学习算法,采用基于局部二进制协方差的3D-PCANet算法提取源域与目标域样本的域间通用特征和域内专有特征,然后利用子空间对齐算法将源域与目标域的子空间进行对齐以降低域间分布差异,实现了对源域知识的有效迁移。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可以有效学习源和目标域fMRI影像的深度特征并整合域间差异,充分利用共享数据集大幅提高了超小样本集的AD辨识精度。
  最后,讨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跨领域数据对fMRI影像的信息迁移能力,研究了不同领域、不同大小的共享源域样本集对卷积神经网络预训练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迁移学习方法,跨领域的自然图片数据集可以显著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在AD超小样本集上的识别率;而且,源域数据集越大、模态相似度越高则迁移学习的效果越好;而太小的源域数据集则可能会对迁移学习起负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综观小学课堂,更多的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更多的时候是倾注于课本知识内容的浇灌。在新课程改革的号角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在自身的“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四个递进的层面上。自主学
期刊
【中圖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84-01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强调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改革的今天,普通教师最关心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一节教坛新秀的参赛课——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教学实录与反思为例,谈谈
期刊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与深度成像设备的发展,人体三维姿态解析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其应用价值。目前学术界公开的基于深度图的人体姿态解析数据库样本量有限、多样性不足。近年来比较经典的基于热力图回归以及3D深度学习的姿态解析算法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自适应性不足、算法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一系列在知识迁移、算法效率及效果上的改进研究。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图的姿态解析公开数据库规模较小、多样性不足,且现有姿态解析算法存在的不能很好地利用大量标注RGB数据库的问题,本
显著性检测通过对注意力机制的模仿,突出图像中最显著的区域或目标,给出图像所有像素点的显著性概率得分,达到对图像预处理的目的。作为计算机视觉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显著性检测及其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在多个方面具有着重要价值,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公共安全防控以及网络视频等领域。基于深度学习方案的显著性检测,主要通过对训练数据学习获得表征能力强的特征,从而克服图像中复杂背景带来的影响,实现显著目标进行精确定位。但与此同时,算法也存在类内相似性和类间差异性导致的图像检测结果差,网络计算量大带来的运算效率低以及大量高质
利用二维图像序列来重建场景目标的三维结构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相比二维图像,三维数据能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目标的空间几何信息。三维目标重建与识别是三维场景理解的关键技术,是计算机理解世界并与世界交互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机器人和影视游戏等领域。本文从三维目标重建与三维目标识别两个方向开展研究,具体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目前,运动恢复结构利用一系列二维图像通过手工设计特征提取的方法对场景目标进行三维结构重建,但在面对弱纹理或者光照变化的目标时,目标重建容易出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各种新技术的大量运用,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有更加安全的密码保护算法,避免信息泄露。在密码系统中,随机数发生器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如何获得随机性能高的随机序列,成为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广泛关注的课题。
  随机数发生器分为真随机数发生器和伪随机数发生器,相比于使用固定的数学算法产生“随机序列”的伪随机数发生器,真随机数发生器利用物理过程中的各种随机噪声,能够产生不可预测的真随机数,从而在一些安全要求很高的场景比如银行系统、安全芯片等中得到应用。而随
【摘 要】教师在挖掘教材时,不仅要挖掘文本本身的内容,还要挖掘文本的构建形式,引导学生研究发现作者是怎样写作的。从而培养学生从阅读开始,发现文本语段中的写作秘密,教师适时的创设形式多样,涵盖丰富内容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指导学生轻松练笔,为学生铺设大习作之路。  【关键词】小练笔;习作能力;写法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数学该门科目与其他科目不同,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当中,有不少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针对这一特殊性,正如“反思能使人进步”这句话所说的一样,小学数学教师若是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知识,将反思教学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来分析开展反思教学的教
期刊
随着社会进步,残疾人士的生活状况愈加受到重视,科研领域中对残疾人士的辅助产品研究也逐步发展优化着。针对现有假肢手结构臃肿、控制复杂、人机交互体验差等痛点,本文从假肢手控制系统与人机交互方式两方面进行研究。控制系统方面利用独立成分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独立连续肌电信号的低延迟假肢手控制系统,保证了假肢手肌电控制的正确率与实时性。人机交互方面设计了基于肌动信号的气囊臂环传感器,并利用模式识别与迁移学习方法,完成了常见手势的精确识别。
  首先,本文建立了用于假肢手控制和人机交互的硬件平
【摘 要】基于学生学习现实,在主题目标引领下,以创设问题情景切入,连点成线,贯穿于课堂始终。师生间互动发展,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以教学目标为圆点,创设辐射性教学情境,巧妙地融和审美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正确的育人导向,突出立德树人的内涵。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情境;现实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