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济南市低收入群体通勤行为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ta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如今的城乡二元的格局下,大多数的城市居民和就近工作的农村居民都有着相对稳定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在此背景下,城市低收入群体就成了一个极易被忽视的群体,面对着城市较高的生活和通勤成本,他们可能更可能会因职住状况不佳和通勤行为限制而饱受通勤压力之苦。因此需要通过对低收入群体的职住状况和通勤行为意向进行分析,剖析在非低收入群体对比下不同地区的通勤行为意向与职住状态的空间关系,为促进城市通勤方面的社会公平性方面贡献价值。本文以居住工作均位于济南中心城区的低收入通勤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19年济南市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调查》、《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及《通勤行为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三部分数据,从低收入群体的职住状态、通勤行为意向及其空间异质性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职住状态判断的基准、综合评价指标下低收入群体职住状态、通勤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社会经济属性和心理因素对通勤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以及从低收入群体通勤行为意向与职住状态之间的空间关系,并探究了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基于以上研究工作,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低收入群体的平均通勤时间为26.22min、平均通勤范围为4.23km,通勤快捷程度为9.84km/h,相对于非低收入群体来说,其时间更短、范围更小、快捷程度更低;低收入群体的低通勤支出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低收入群体,而高通勤支出的比例明显低于非低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倾向于通勤速度较慢但支出较小的通勤方式,而非低收入群体则倾向于通勤速度较快但通勤支出较大的通勤方式。(2)基于综合指标的职住状态评价方法的准确程度比基于单一变量的职住状态评价方法更准确。低收入群体职住状态内敛的地区围绕主城区呈半环状分布,与道路布置密切相关。相对于非低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的职住状态在整体上更加内敛,这种整体化的差异在通勤距离较远、通勤时间较长的边缘网格和靠近东部的网格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中心城区的西部低收入群体的职住状态与非低收入群体相接近。(3)低收入群体的心理因素对通勤行为意向的影响总效应依次是态度(-0.486)、知觉行为控制(0.420)、主观规范(0.410)、感知责任(0.351)、通勤体验(0.159)、通勤认知(0.053)。低收入群体通勤行为的倾向程度与整体样本和非低收入群体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体验优先型、折衷型和效率优先型。其中对于效率优先型的通勤行为意向,职业和通勤有显著的正影响,性别和年龄有显著的负影响;对于折衷型的通勤行为意向,性别、年龄和态度有显著的正影响,职业、通勤和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的负影响;对于体验优先型的通勤行为意向,性别、年龄、职业、知觉行为控制和通勤体验有显著的正影响,态度有显著的负影响。(4)位于长清区平安街道与文昌街道之间、槐荫区东部、市中区北部、天桥区南部和历下区西北部地区和历城区全福街道、东风街道、山大路街道、王舍人街道和鲍山街道这些地区的低收入群体的通勤环境较好。位于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槐荫区兴福街道,天桥区药山街道和泺口街道,历下区智远街道、甸柳街道和舜华路街道,历城区华山街道、唐冶街道等地区的低收入群体的通勤环境一般,虽然低收入群体职住距离不长,但通勤效率却不高。位于玉清湖街道和陡沟街道之间、长清区平安街道以及市中区的党家街道、历下区的舜华路街道等地区的低收入群体通勤环境较差,低收入群体职住距离较长,并且通勤体验不佳。非低收入群体呈高-高聚类的地区范围要高于低收入群体,而低-高聚类的网格主要分布在更加外围的地带,且高-低聚类的网格分布较为集中,说明非低收入群体的通勤环境在整体上要优于低收入群体。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使得工业文明趋势越发明显,从而对农业文明发展有所忽略。在长期的城市偏向政策下,城市得到优先发展,而乡村发展滞后,呈现日渐衰败现象,如生态破坏、农田空置、经济发展缓慢等,损害了农业、农民发展权益。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进一步落实“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期刊
物理学的基础是观察和实验。通过“远距离输电”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课堂教学出发设计实验,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和本质,真正融入物理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林业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自然保护区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对策,实现林业自然保护区精细化管理。阐述林业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缺乏良好的保护意识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人员和设施配置、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保护意识宣传力度等策略。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且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全面维持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国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探讨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价值,提出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建设、加大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强化自然保护区内部各类疫病的防控等优化策略。
野生动植物保护是提高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手段,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则是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以重庆为例,介绍了重庆林业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动植物类型,并提出了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具体措施,希望为林业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产业兴则乡村兴。陕西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发展乡村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时期,陕西通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地方经验与模式。本文通过梳理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举措,总结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经验,进而提出未来推动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对策,旨在为新时期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陕西智慧。
期刊
针对一台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存在调压绕组结构型式设计不合理导致产品击穿放电的问题,提出基于主、纵绝缘仿真计算与调压绕组结构优化的方法,实现一种绝缘性能更优的特高压换流变压器调压绕组绝缘结构。研究成果对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调压绕组绝缘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慈善法》的实施,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坚持以促进纺织科技进步和培养人才为工作重点的同时,开始涉足慈善领域。2017年,基金会启动了“纺织之光·爱益行”项目,并以此作为行业公益慈善平台,动员广大纺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和支持慈善事业,向全社会展现新时代纺织人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