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药学监护路径探讨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作为研究基础,深入探讨房颤患者的药学监护路径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安全的同时保证患者合理用药。
  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并检索到2016年全年循环内科以房颤为入院诊断的病例839份,房颤患者已经达到全年患者的23.6%。确定疾病种类后,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首先制定房颤患者药学监护路径表,将病情相符的患者分为两组,以2017年10-12月期间循环内科房颤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2月期间循环内科房颤患者为干预组。在干预组中,药师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对其进行药学监护,包括对患者及家属的用药教育、患者在院期间的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出院带药和出院用药指导等,归纳其药学监护路径。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房颤患者的临床用药,以药学干预前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相关指标反映药学监护的服务效果。
  结果:
  制定出房颤患者的药学监护路径表,总结房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药学监护要点。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共对53例房颤患者实施药学干预,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下降且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
  结论:
  药学监护路径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可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受益程度。药学监护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规范,并且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为药师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本文以《针灸内篇》为研究对象,对该书的学术内容及学术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对现代针灸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医文献方法学对《针灸内篇》相关文献进行查找、筛选、收集;采用传统文献学方法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类;运用医学史方法从学术史的研究“针感”、“十二经穴排列顺序”及“沿皮刺”的拓展过程;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对文献资料从针灸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十四
目的: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简称TN)是由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局部生长引起的散在病变。它在临床上很常见的现象,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普通人群的触诊检出率是3%到7%,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率可以达到20%至76%。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可占85%至95%,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日益变化,接触放射线、自身免疫、遗传、内分泌、情绪和压力、缺碘、过多摄入碘、病毒感染和饮酒等因
目的:  旨在探讨重症痤疮患者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重症痤疮的辨病-体-证思路积累基础,从而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  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重症痤疮患者信息调查表,对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确诊为重症痤疮患者进行临床一般资料、中医证候、体质类型等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分析重症痤疮患者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  结果:  
学位
目的:  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可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感染疟疾后会出现高热、大汗、神昏头痛等症状,且发作呈现周期性,反复多次发作可能会导致脾肿大或者贫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疟疾在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流行,造成每年数亿的发病和数十万的死亡,对抗疟疾的脚步不容放松。在消除疟疾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是疟原虫对各类抗疟药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  青蒿素复方疗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
目的:  探究青蒿琥酯对AZT联合高蛋白饲料饮食诱导的高血糖的影响,从而探讨青蒿琥酯作用于抗病毒药物所引起的糖代谢异常是否有效。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正常对照组、AZT溶液联合高蛋白组(以下称模型组,Model)、二甲双胍(Met)治疗组、青蒿琥酯高剂量组治疗组(H-Are)、青蒿琥酯低剂量治疗组(L-Are)。正常组给予每天正常饮水,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给
学位
本文研究目的:以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喜得镇为阳性对照药,运用先进的实验技术,重点观察了中药汤剂增智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影响,探讨VD的发病机制及增智汤补肾填精益髓、化痰祛瘀通窍作用保护VD大鼠缺血脑组织、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理,为该药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用60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五组:①假
本文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乌梅丸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探讨乌梅丸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进而阐明从厥阴论治慢性肝病的机理,挖掘治疗慢性肝病的中医新理论,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实验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小柴胡汤组、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猪血清0.5ml/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研究四逆散加昧高、中、低剂量组、预防组、秋水仙碱组、四逆散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IL-1)及肝功能的影响效果,从而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机理和合适用量,及其抗肝纤维化的预防性。研究方法:以猪血清诱导免疫性雄性Wister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大鼠血清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
[db:内容简介]
背景:  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晚期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主要眼部并发症。目前治疗糖性白内障主要手段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的局限性决定了其不能满足所有白内障患者的需求。因此,用药物来治疗和预防白内障便越来越多地被患者所接受。石斛为名贵传统中药,早有古籍记载其有滋阴补肾、明目强身的功效。本课题组前期从石斛中筛选出对糖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