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着中国“第六代”电影从来就有着许多争论,有关“代”的分期和如何界定就是一个引人争议的问题。虽然“第六代”没有像“第五代”那样形成了共同的美学旗帜或艺术风格,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影像核心——都市普通/底层人物。在九十年代他们是中国影坛的新生力量,拍摄出了一批艺术风格前卫的作品,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声誉。本文围绕着中国“第六代”电影的诸多争论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式”分析。本文所讨论的“第六代”是活跃在九十年代的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他们在电影艺术上进行大胆地先锋探索和试验,并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电影语言来阐释他们的生命体验和人性关怀。他们的电影作品散发出一种青春的激情,并以其直而现实的冷峻构筑其镜像风格。本文试从后现代主义视角,结合中国九十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全球化/后现代/后殖民交织,对中国“第六代”电影进行文化解读和阐释。借助后现代的理论框架对“第六代”电影个案《苏州河》进行文本解读,从而对第六代电影作品从整体进行后现代性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结构和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