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风力电单相并网逆变控制系统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在新能源应用中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风力发电并网技术也成为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风力发电并网运行的关键是并网逆变控制器,其性能决定了风能的利用效率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本文以中小型风力发电单相并网逆变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并网逆变控制系统的电路拓扑结构、控制方法、参数选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设计制作了一台3kW的并网逆变器样机。   文章首先讨论了现有的风力发电并网方案,提出不可控整流+BOOST升压+全桥逆变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并详细分析了BOOST升压电路和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在系统控制策略上升压部分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保证直流侧电压稳定;逆变部分采用电流闭环控制,利用同步锁相技术,使输出电流实时跟踪电网电压。同时为了减小电网电压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加入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此外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设计数字控制器。   其次,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对3kW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参数做了精确计算;设计了基于数字信号控制器dsPIC30F6010的控制电路板,并给出了硬件电路图及控制系统的软件流程图。   最后,对整个风力发电单相并网逆变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其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良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从而验证了并网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系统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发生着很大变化,未来教师将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了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的创新工作是个挑战。语文课程评价
该文对悬钩子属三种药用植物,茅莓、空心泡和蓬藻.进行了根、茎、叶的显微结构,花粉显微特征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枝条、叶柄、叶轴及花萼外面的毛被类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需要电动机能够直接输出低转速大转矩。对于一般的同步或异步电动机,增加极对数可以达到降低转速的要求,但是,电机的体积和重量增加,降低了电机的利用程度,力能指标也变坏,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定的转速范围。一般的直流电动机,有很好的调速特性和力能指标,但是,在低速时往往出现力矩波动和转速波动,同时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坏境以及检查维护等方面的因素使得直流电动机的使用往往受到限
近年来,新能源发电成为了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的重要项目,如何合理利用光伏产能成为了当下的热门问题,水光互补的概念由此提出。本文基于遗传算法,通过对水光互补电站的运行研究,建立水光互补电站经济模型,对水光互补光伏容量进行寻优计算,可以得出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在最佳收益时的最优容量:首先研究水光互补电站运行方式及运行特点,制定配合方式为将水电站与光伏电站作为一个电站控制,合并出力后通过水
新一轮的世界能源革命正在激烈进行中,中国在新形势,新格局下紧跟能源变革的路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这些年逐步应用到了发电行业中,而且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些新能源并网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电力电子装置的接入。如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这些装置均带有电压源换流器(VSC)。大量VSC并入电网会改变电网的动态特性,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尤其是在交流电网相对
学位
学位
从香菇(Lentinus edodes Cl-2)深层发酵上请液中提取出香菇胞外多糖(EPS),并进而从中分离到水溶性香菇胞外多糖、酸溶性香菇胞外多糖和碱溶性胞外物质.水溶性得菇胞外多糖经D
传统电力系统备用优化一般在给定备用总需求的前提下优化各机组的容量分配。这种备用优化方式不能体现不同预想场景对不同响应速度备用的要求,同时难于考虑复杂预想场景,本文针对这一不足,结合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建立了复杂预想场景下的备用优化模型。通过引入预想场景分类和预想场景集,建立了预想场景与不同响应速度备用的对应调节关系:瞬时响应备用(AGC)调节瞬时变化场景(瞬时变化负荷、机组故障、线路故障等),10m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科学特别是聚合物科学的发展给环氧树脂带来了更多的应用领域,环氧树脂脆、抗冲击性差、耐热性有限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善。现今的环氧树脂以其稳
与传统的发电系统相比较,风力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且大规模并网后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对风电功率进行准确预测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将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遗传算法与小波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短期风电功率混合预测方法,旨在提高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基于实测数据对风电功率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在阐述风速变化特点和风电功率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