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针对翻译学员的可用性评估实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9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器翻译质量显著提升。尽管如此,当前的神经机器翻译质量仍未达到职业译者的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机器翻译的输出质量,对机器翻译输出结果进行编辑修改的生产方式成为翻译行业广泛应用的服务。机器翻译推动的翻译行业变化促使翻译教育界开始思考在翻译培训课程中引入神经机器翻译,以帮助学员更好地适应翻译行业的发展与要求。然而,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与传统翻译过程不同。译后编辑者需要对良莠不齐的机器翻译输出结果进行编辑修改。虽然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因为其快速、高效、节约成本的特性在翻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面向翻译学员是否可用目前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可用性是人机交互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用户在使用某一系统、产品或服务时达到特定目标的效率、有效性和满意的程度。可用性理论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面对同样的技术、产品或服务,用户的使用目的不同,可用性评估标准也不同。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在教育场景中的可用性评估需要分析学员在译后编辑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效率、有效性和满意度。然而,当前国内外关于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译行业视角下其与纯人工翻译或其它机器翻译系统译后编辑的产出和质量对比,而从人机交互角度分析教育场景下译后编辑面向翻译学员的可用性还缺乏系统性研究。翻译学员在译后编辑过程与纯人工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努力和产出质量是否存在差异,翻译学员是否具备译后编辑模式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课程该如何设置等问题尚待解答。本研究在传统可用性评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适用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可用性评估框架。翻译学员的翻译效率、翻译有效性和满意度作为可用性评估参数。翻译效率的测量指标包括翻译时间、体力消耗和认知努力。翻译有效性的测量指标包括翻译准确度、翻译流畅度及问题解决能力。满意度则包括学员使用译后编辑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感受。研究以翻译硕士研究生和语言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选取科技类文本三篇,翻译方向为英译汉,具体为人工翻译文本(H)、译后编辑文本(P1)和译后编辑文本(P2)。通过文本阅读难度指标和人工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源语文本复杂度,得出H和P1的源语文本复杂度相当,P2难于P1。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利用键盘记录、眼动追踪、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元互证的方式收集可用性数据,以R语言数据统计包为分析工具。为了探明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方式面向翻译学员是否可用及如何用的问题,本研究在可用性评估框架的指导下,提出如下具体研究问题:(1)在翻译效率上,翻译学员的译后编辑过程是否比人工翻译更为省时省力,不同文本复杂度的译后编辑效率差异如何?(2)在翻译有效性上,翻译学员的译后编辑质量是否高于人工翻译,不同文本复杂度的译后编辑纠错差异如何?(3)翻译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怎样,翻译经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如何?(4)翻译学员对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使用态度如何?研究结果发现:(1)对于翻译学员来说,译后编辑比人工翻译更为省时、省力,也更能减少认知努力;在人工翻译中,本科生比翻译硕士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努力,但在译后编辑任务中两组学生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此外,相较于翻译硕士生,本科生在人工翻译中的认知负荷感受更为一致。(2)在翻译的准确度和流利度上,学员的译后编辑质量明显优于人工翻译;在人工翻译中,本科生的人工翻译质量显著低于翻译硕士生,但两组学生的译后编辑质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错译是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中典型的错误类型,衔接是人工翻译中的重要错误类型,语序则是译后编辑中的重要错误类型;尽管P2相较于P1在源语文本上更为复杂,但P1的纠错数量低于P2,这表明错误类型可能是衡量译后编辑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3)在问题解决的三个阶段中,计划策略与翻译质量在人工翻译模式中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而监控和修改策略与翻译质量在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中呈现出较为混合的关系。总体上翻译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翻译经验在译后编辑中的影响并没有像人工翻译中那样显著。(4)学员对使用神经机器翻译普遍持积极的态度,并表现出学习译后编辑和相关知识的强烈愿望。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可以提高学员的翻译速度、翻译质量以及减少学员的认知努力,但学员在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不尽如人意。换言之,学员的译后编辑质量高于人工翻译质量,究其原因可能主要得益于较好的机器翻译产出质量而不是学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因而,提升学员的翻译能力仍应是未来翻译教学的重中之重。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诸如译后编辑者的翻译能力、机器翻译输出质量、涉及的语言对和翻译文本等。译后编辑课程可在科学合理设计的前提下作为选修课程提供给翻译硕士高年级学生。此外,译后编辑能力的培养应更多地关注机器翻译错误类型。鉴于神经机器翻译在翻译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利用神经机器翻译已成为翻译教育领域不可回避的课题。尽管研究就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面向翻译学员的可用性评估取得了一些初步性结论,但囿于样本大小,翻译文本类型及实验生态效度等,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合理使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后续研究。未来将重点在不同文本类型选择上和课堂教学实践上进一步探索相关研究。本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内容上,神经机器翻译在翻译技术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生概念。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可用性评估主要通过翻译模式、译后编辑文本复杂度和研究对象三个层面的比较:即相同文本复杂度的纯人工翻译与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比较;不同文本复杂度的译后编辑比较;以及翻译硕士与语言类本科生的比较。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了翻译学员在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过程中的认知努力和质量差异,明晰了翻译学员的译后编辑质量提升来源问题(取决于机器翻译的输出质量还是翻译学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和管理机构评判机器翻译可用性提供教学上的参考依据。方法上,传统意义上的可用性评估常为单一的问卷调查法或过程记录法,本文采用眼动追踪、键盘记录、问卷调查及访谈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多元互证,确保了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理论应用上,基于神经机器翻译特征和翻译学员特性提出的神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可用性评估框架是将人机交互研究中的可用性评估理论引入教育场景的探索。在传统可用性评估框架中增加问题解决维度是对新兴技术融入教育场景中的可用性考量,研究测量指标的细化可为人工智能时代同类相关技术的可用性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自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不断致力于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解决国有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纵深发展时期。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作了具体描述,也为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清晰思路,即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逐步调整国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而办好特殊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殊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选择适合的人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不仅会提高工作的效益,还会降低工作中的管理成本,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研究的问题来自特殊教育实践一线,希望通过研究能为一线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目的:探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人格结构,主要有四方面:(1)构建中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人格的理论模
面对当今充满不确定性和极端模糊的外界环境条件,组织对人与人之间的高效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高质量的人际信任,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的人际信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质量的信任建构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信任内在演化的一项积极结果。一般来说,信任演化包括信任建立、信任破裂和信任修复三个阶段,然而现有关于组织中人际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任演化中某一具体阶段,缺乏对各阶段的动态发展和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整
作为高管薪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权激励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高管薪酬总额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也被认为是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上市公司亟需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自2005年末证监会首次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到201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期权激励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绿色消费需要人们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成本,其收益也是长期的和潜在的,这使得人们较难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实际绿色消费行为。目前,许多酒店企业采取一些措施来说服顾客实施绿色消费,但酒店的这些尝试能不能有效激发顾客酒店绿色消费意愿,始终是酒店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酒店绿色消费具有亲社会和利他性,且这种行为难以获得当下直
在女性主义研究及其学术发展史上,身体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千年男权社会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将对身体的否定和歧视几乎完全投射到女性领域,女性主义要想为女性身体正名,势必要从身心分离的二元论入手,冲破固定不变的、男性化的主体概念,建构自己的身体学说;而从整个身体研究及其学术发展史来看,女性主义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女性主义为方法论对身体与技术、消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关系的重新审视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星占医学(Astromedicine)全面吸收了古代和中世纪西欧及阿拉伯世界的成果,理论更加完善。星占学的医学应用从大学、王室和教会等精英阶层,渗透到普通大众。研究该时期西欧的星占医学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这段“人”与“自然”同时复兴的历史。同时,发掘文艺复兴在中世纪西欧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基础,全面认识自然科学发展的“范式论”和“连续性”论战。再者,可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星占医学的盛与
清代《説文》學、“六書”學相關的著作與研究,並非純粹的考證名物,而是想通過考據去建構義理。清代學人在考訂“小學”問題的同時,在考訂義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學術流變的過程中,晚清學者們重視實務,爲了達到參與政治的目的,他們多宗宋採漢,主張通過“以禮改革”的方式來影響政治,故而多著書立傳。《六書原始》是晚清學者賀崧齡在《説文解字》《説文繫傳》及《説文解字注》基礎上,更改《説文解字》之部居、仿《六
特殊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是个体进入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后如何看待自己身为特殊教育教师以及如何被他人看待的自我认识、意义建构和行动倾向。特殊教育教师身份认同可以支撑特殊教育教师坚守自我和岗位,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投入、价值判断、自我实现,对于稳定和提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则是影响特殊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学校、研究学者普遍认为破解特殊教育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选择119例支扩患者,检测其入院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并对其进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清25(OH)D是否<20 ng/mL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正常组,比较支扩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间的慢性鼻窦炎发生率,以及支扩合并鼻窦炎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