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酵母作为基因组结构简单(只编码大约6000个基因)、基因中内含子少、基因组信息最完备的模式真核生物,能够支持一些病毒在其细胞中完成复制的大多数步骤(Jandaand Ahlquist1993;Naito et al.2007a;Panavas et al.2005b;Panavas and Nagy2003;Pantaleoet al.2003;Raghavan et al.2004),使其成为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酵母作为基因组结构简单(只编码大约6000个基因)、基因中内含子少、基因组信息最完备的模式真核生物,能够支持一些病毒在其细胞中完成复制的大多数步骤(Jandaand Ahlquist1993;Naito et al.2007a;Panavas et al.2005b;Panavas and Nagy2003;Pantaleoet al.2003;Raghavan et al.2004),使其成为研究病毒复制的模式寄主。研究表明,酵母E3泛素连接酶Rsp5p中的ww结构域通过与番茄丛矮病毒(TBSV)复制蛋白p92pol结合并促进p92pol降解而抑制TBSV在酵母体内的复制(Barajas et al.2009a)。本课题以酵母作为模式寄主,探索寄主蛋白在正链RNA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运用相关质粒分别表达正链RNA病毒番茄丛矮病毒(TBSV)、兽棚病毒(FHV)和野田村病毒(NoV)的复制蛋白和复制RNA,研究五个含有ww结构域的酵母蛋白质在酵母体内及体外对TBSV以及两种昆虫病毒FHV和NoV复制的影响。并通过烟草体内试验探究四个含有ww结构域的拟南芥蛋白质对番茄丛矮病毒属黄瓜坏死病毒(CNV)复制的影响。另外,运用蛋白质体外pulldown试验和膜酵母双杂交(MYTH,membrane yeast two-hybrid)试验研究含有ww结构域的目的蛋白与病毒复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相互作用位点。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除Rsp5p之外,另外三个含有ww结构域的酵母蛋白对酵母中TBSV的复制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它们是Prp40p、Wwm1p和Ess1p。Rsp5p、Wwm1p和Prp40p的过量表达也能抑制酵母中FHV和NoV的复制。(2)Prp40p和Ess1p的过表达抑制TBSV复制蛋白p92pol的积累,Rsp5p、Prp40p和Wwm1p的过表达抑制FHV和NoV的复制蛋白PrtA的积累。它们很可能与Rsp5p对TBSV复制的抑制具有相同机理,通过促进病毒关键复制蛋白(即RNA-dependent RNApolymerase,RdRp)的降解而抑制正链RNA病毒复制。(3)Wwm1的下调表达、两个基因(Wwm1和Rsp5;Wwm1和Prp40;Wwm1和Ess1)同时下调表达以及多个基因下调表达(在敲除Wwm1的酵母中同时抑制Rsp5和Prp40的表达;在敲除Wwm1的酵母中同时抑制Rsp5、Prp40和Ess1的表达)都促进TBSV复制,并且提高p33和p92pol的积累水平。在体外复制实验中,Wwm1和所有两个基因和多个基因组合(同上)的下调表达都促进TBSV复制。基因下调试验表明,Rsp5p和Wwm1p是调节TBSV复制的主要因子,而Prp40p和Ess1p的作用微弱或存在基因间功能的互补。(4)酵母中五个含有ww结构域的蛋白质(Rsp5p、Prp40p、Wwm1p、Urn1p和Ess1p)都能够与TBSV的复制蛋白p33和p92pol发生相互作用,并且Rsp5p与p33C的结合位点在RNA结合域上(即RPR基序)。并且这五个蛋白质也都能够与FHV和NoV的复制蛋白PrtA发生相互作用。(5)在Rsp5p蛋白中,ww结构域的数量越多,对TBSV复制的抑制作用越强,三个ww结构域的共同作用抑制效果最强。(6)在烟草中,三个含有ww结构域的拟南芥蛋白质对番茄丛矮病毒属CNV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它们是AtDRH1、AtPrp40c(At3g19840)和AtFCA。并且这三个蛋白的ww结构域都可以和CNV的复制蛋白p33发生相互作用。本文对模式寄主酵母和烟草中九个含有ww结构域的蛋白质在影响四种正链RNA病毒复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具有ww结构域的七个寄主蛋白对至少其中一种正链RNA病毒的复制起到抑制作用,并且在含有1-3个ww结构域的Rsp5重组蛋白片段中,抑制作用与ww结构域的数量正相关。本课题就含有相同结构域的蛋白质家族对正链RNA病毒复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可以作为基因组范围和蛋白质组范围筛选的有效补充,鉴定出在这些高通量方法中遗漏的与病毒复制相关的寄主因子,丰富了我们对正链RNA病毒复制的理解。
其他文献
以往的研究证实了情绪概念与垂直空间方位的相互作用,个体存在“积极=上,消极=下”的隐喻空间图式。负性的生活事件对抑郁个体的意义重大,情绪概念也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国内外少有研究探讨抑郁个体情绪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本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考察了青少年中期(14-17岁)和青少年晚期(18-20岁)抑郁易感个体情绪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以及负性生活事件是如何转化为个体的负性认知图式的。研究一采用量化的研究方
道德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人们经常会面临坚守道德准则或者是违背道德准则的选择,由此会产生基于道义性的判断或者基于功利性的判断。以往道德判断的研究主要在探讨直觉和推理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伴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发展,众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身体的感觉和状态会也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已有研究发现,温度、环境脏净程度以及气味等具身
在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失败以及马克思理论被当时“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曲解为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背景下,马尔库塞延续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提出了具体哲学的思想,即通过海德格尔现象学与历史唯物主义融合,以此来重证马克思主义作为激进革命理论的本质。首先,马尔库塞在海德格尔论述中看到了隐蔽的“物化”批判,海德格尔认为,每个个体都处在一种“被抛”的情景中,在这种情景中,此在与其他此在生活在共同世界中,“被抛”情境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抑郁症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心理疾病之一,而经过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污名是阻碍抑郁症患者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障碍,也是导致抑郁症患者中断治疗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对抑郁症污名的研究集中于对污名成分、结构和干预手段的探究,对抑郁症污名影响因素的探究较少。而对抑郁症污名影响因素的探究能够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对抑郁症污名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前人研究多将社会距离作为抑
产出效应理论预测,提取方式会影响学习者的记忆效果,在测试阶段出声提取由于作答时产生语音信息会比没有语音信息的隐性提取对外显记忆产生更显著的促进效果。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导阅读模式有明显不同,主导阅读模式可能会影响学生发声提取的记忆效应。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讨在不同年龄阶段,随着阅读主导模式的改变,发声提取的记忆优势是否一直存在。为了探讨阅读主导模式的改变是否影响发声提取策略在各年龄阶段的有效性,本研
对他人动作意图的判断是日常生活与社交中必不可少的技能,由于长期的训练,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表现出优于常人的预判能力。“镜像神经元”、“预测编码模型”、“前馈模型”都对运动预判的加工机制进行了解释,但这些解释都以感知系统的加工为主要阶段,忽略了以语义表征为主的更高阶的加工。那么语义表征有没有参与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的预判?如果参与了运动员的预判,会不会影响运动员预判的结果?本研究以动作——词交互视角探讨
对斯宾诺莎的自由概念进行的形而上学解读遮蔽了他政治思想的光芒,其政治哲学家的身份也变得模糊不清,这不仅是对斯宾诺莎本人的“轻视”,也是我们的一种损失。将斯宾诺莎的实体、自由、宗教批判和民主制国家等概念涵盖在他的政治思想体系中,还原出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家形象是本文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另外,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进行反思,凸显出马克思思想的超越性也是本文的重点。面对众多的思想熏陶和理论
近年来,黑尔、卡米斯基等人对康德伦理学进行了后果主义解读。本文不同意这种解读,试图为康德义务论立场进行辩护。一方面通过反驳康德式的后果主义主张进行间接意义上的辩护,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康德的文本直接表明其义务论立场。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重构三种有代表性的后果主义解读或改造。第一个代表人物是黑尔。黑尔认为康德本可以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义务论可以和功利主义相容。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卡米斯基。他主张康德虽然在基
幸福问题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的恒久主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哲学家对幸福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差异。实现全人类解放,使人类获得幸福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追求,相较于传统的幸福观,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从人类社会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幸福的主体是立足于社会中现实存在的人,幸福的探索和实现要依靠实践,因此马克思幸福
对主性性问题的研究贯穿了福柯哲学历程的始终,而主体概念的形成又和人的构思有着紧密的联系。福柯的主体观揭示了在知识——权力构型中主体是如何被生产的,它的存在受制于规范性力量。福柯认为现代性的许多问题都来自于对主体盲目的相信。而主体的构建方式一开始就是存在着矛盾的,随着矛盾的深入,主体的构建走向了失败。在认识论层面,主体受限于知识型。知识型作为一个封闭的装置规定着事物的秩序。按照知识型的原则,人们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