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道德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人们经常会面临坚守道德准则或者是违背道德准则的选择,由此会产生基于道义性的判断或者基于功利性的判断。以往道德判断的研究主要在探讨直觉和推理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伴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发展,众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身体的感觉和状态会也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已有研究发现,温度、环境脏净程度以及气味等具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人们经常会面临坚守道德准则或者是违背道德准则的选择,由此会产生基于道义性的判断或者基于功利性的判断。以往道德判断的研究主要在探讨直觉和推理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伴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发展,众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身体的感觉和状态会也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已有研究发现,温度、环境脏净程度以及气味等具身感受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如寒冷感受、肮脏的环境和恶臭的气味都会使个体做出基于道义性的判断。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涉及到声音。声音大小会对个体的决策和判断产生影响,有研究发现声音大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并使个体更容易做出风险决策。因此本研究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声音大是否有利于个体做出基于道义性的判断。本研究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范式。实验1给一部分被试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声音大的经典道德两难故事的音频材料,给另外一部分被试播放声音小的音频材料,要求被试对故事主人公牺牲一人来挽救多人生命做法的赞同程度进行评分。实验结果发现,与听声音小的音频材料的被试相比,听声音大的音频材料的被试道德判断评分更低。但是实验1的道德两难故事音频材料故事的主人公为“你”,被试的情境卷入度高。因此实验2将故事的主人公由“你”改为第三人称的小明,在低情境卷入度下进一步检验实验1的结果。实验结果同样发现,与听声音小的音频材料的被试相比,听声音大的音频材料的被试道德判断评分更低。实验3加入了阅读组作为基线对比,进一步检验了实验1和2的实验结果是由于个体本身倾向于道德两难判断,声音大使其做出基于道义性的判断,声音小使其做出基于功利性的判断。实验3结果发现,相比于阅读组被试,听声音大音频材料的被试在道德两难任务的道德判断评分更低,听声音小音频材料被试的道德判断评分更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声音大有利于个体做出基于道义性的判断。
其他文献
科学致力于理解和解释自然世界,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向科学初学者和非科学家传播科学知识。建立对自然系统的特性和行为的科学解释的能力一度被认为是科学课程学习的核心能力。在1996年,美国出版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就要求9-12年级学生必须具备将物质的宏观特征与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的能力。因此,中学生不仅要从宏观上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描述,更重要的是要从微观结构上对其进行科学解释,以深刻把握物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至美瑰宝,是先贤思想精髓的无价遗产。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难点。现在的农村中学古诗词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过度重视知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淡化古诗词的深刻意蕴和文学价值等,这些问题如若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农村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故而,改善农村中学古诗词教学,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学生个人
社交焦虑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或者可能交往的情景下产生的一种负面且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将会持续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障碍的平均发病期是青春期,因而关注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的相关问题十分必要。作为社交焦虑相关研究中最主要的刺激材料——情绪面孔是研究的突破口,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对愤怒、恐惧、快乐等社交刺激存在注意偏向。面孔朝向随着情绪表达自然而然地发生,作为眼睛和
道德是个体受社会规则和一定范围内文化影响的结果,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坐标系与精神生活和行为表现的内在模型,给予个体一种行动和判断的信心。在道德研究中,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们无法避免的核心议题,对二者关系的现有研究结论存在一些分歧,部分学者认为,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并无直接相关。另一些人的研究结果却表明认为道德判断水平与道德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我们认为存在此种分歧的原因可能是学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人们常常同时利用多个感觉通道来提高实际记忆效率和质量,对于注意促进的研究发现,在分心学习任务中,目标探测会对一同呈现的内容产生注意增强,进而促进识记的效果。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视觉通道,但是大量关于多感觉整合的研究发现,多通道信息加工可以增强知觉表现,因此本研究结合视觉通道中注意促进效应的研究范式,在视听和听视跨通道学习中,考察多感觉整合对注意促进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注意促进效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深重的国难激发出大学开展社会服务的强烈使命感。诸多国立大学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服务实践,以教育的方式进行救国,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就是社会服务大潮中的一份子。本研究基于搜集的史料,回顾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开展的社会服务,探讨其产生原因,梳理社会服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评析,以期为当今大学开展社会服务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参考。在民国抗战的大背景下,国立
众所周知,从多种方式感知情绪可以增强个体的知觉敏感度。这使得人们能够在社交活动中更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从而促进人际交流。当前研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单通道和多通道情绪整合、预测机制。然而多感官情绪感知研究领域还未就躯体表情和韵律的跨通道启动进行过探讨。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情绪敏感,受他人负性情绪影响比较大,其人际交往与在现实生活中情绪感知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视听跨通道情绪感知对人际互动有着重要的意
已有研究表明,运动会对认知有积极的影响。例如,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延缓中老年人的认知衰退。广场舞是近些年中老年人青睐的一种体育运动,也是全民健身的具体体现。研究表明,广场舞有利于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也有助于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减少中老年人孤独感。此外,最近有研究表明,跳广场舞对中老年人工作记忆有积极影响。但已有研究并没有从社会认知互动的角度去考察广场舞与中老年人认知加工水平的研究。在社会认知中,自我—
在自我与记忆的研究中,大量的研究者关注了自我参照对正确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参照条件相比,自我参照条件下具有更优的正确记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参照条件的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呈现共变关系,还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参照对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并不一致,分析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实验任务的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DRM范式是一种在实验中诱导联想性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以往研究表
以往的研究证实了情绪概念与垂直空间方位的相互作用,个体存在“积极=上,消极=下”的隐喻空间图式。负性的生活事件对抑郁个体的意义重大,情绪概念也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国内外少有研究探讨抑郁个体情绪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本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考察了青少年中期(14-17岁)和青少年晚期(18-20岁)抑郁易感个体情绪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以及负性生活事件是如何转化为个体的负性认知图式的。研究一采用量化的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