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区域住宅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w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区域住宅为某镇或市或省尺度下的多个农村住宅构成,农村区域宅终端(供暖、炊事、家用电器、照明、生活热水)能耗的预测是探索针对区域农宅节能减排措施、完成高强度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目前,缺少较全面的适用于北方农村的区域住宅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供暖与用电终端(含炊事)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炊事能耗预测方法与模型(除电炊事外)的研究为辅。传统供暖能耗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量大、所需信息详细且无法考虑经济社会等宏观因素,建立基于有限参数、同时考虑建筑特性与经济社会宏观因素的农宅供暖需求预测模型十分必要;我国农村人员用电行为规律不清晰,多数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未考虑不同季节农村人员行为,无法预测逐时用电负荷,建立基于行为的可预测逐时用电负荷的北方农宅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对有效指导政府制定节能政策、区域配电及能源系统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与学术价值。针对我国农村住宅信息获取困难、影响因素众多、经济社会等宏观因素对供暖需求的影响不可忽略等问题,提出了农村区域住宅供暖能耗预测方法:农村住宅采样与调研测试方法、基于定量指标的三步变量筛选法的农村住宅供暖需求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农村区域住宅供暖能耗计算方法。以赤峰市农宅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明确了赤峰农宅供暖需求预测模型的最佳输入参数组合,模型在单体农宅上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决定系数R2可达0.85,由赤峰单体农宅供暖能耗推算的内蒙古农村住宅总供暖能耗预测值比节能研究报告中的能耗数据高20.15%。为解决农宅用电行为规律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非侵入式与侵入式结合的负荷分解方法,可辨识农户在供暖季与非供暖季各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以赤峰农宅为研究对象,在供暖季与非供暖季对该地区农户使用用电设备的全天运行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非供暖季电炊事设备的使用频次约为供暖季的2倍,电炊事设备及电冰箱或电冰柜的季节性开启是造成北方农村住宅不同季节用电能耗差异的主要原因。针对用电终端能耗确定性预测模型未考虑人员用电行为季节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行为随机性与季节性的北方农宅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以赤峰市1083户农宅为例,该区域农宅非供暖季与供暖季的总用电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0%,与确定性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提高了 30%以上。同时预测了该区域农宅不同季节下的逐时用电负荷,发现非供暖季区域农宅尖峰负荷约为供暖季时的1.6倍,该结果的发现为区域农宅在不同季节下进行配电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建立了炊事能耗(除电炊事外)预测模型,总结了以赤峰农宅为基础推算的内蒙古农村住宅总能耗约为1587.44万tce,获得了内蒙古农村住宅能耗流图。最后,将本文提出的北方农村区域住宅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应用于河北省农村住宅供暖能耗、炊事能耗、家用电器能耗、照明及生活热水能耗的预测,将各终端能耗预测值与多个文献相应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获得了河北省农村住宅能耗流图,清晰展示了河北省农村住宅各燃料消费量为各用能终端服务的能耗比例。本文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北方农村区域住宅各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以内蒙古和河北省农宅为基础,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为农村住宅区域能源规划、能源系统配置等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辐照作为高功率载能束加工新技术,产生的非平衡热学和力学效应可造成零件表面完整性的显著变化,其中,表面残余应力被广泛认为是决定零件抗疲劳性能重要的加工表面完整性参数。然而,高功率载能束辐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零件材料与几何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表面残余应力变化规律复杂,用试错法进行辐照参数选择,零件性能改善与预测受限。因此,亟待探明HIPIB辐照热-力耦合效应对加工表面残余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s)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运行温度低、启动快和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发生在其阴极的氧还原反应(ORR)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PEMFCs的性能。目前最常用的ORR电催化剂是商业Pt/C,但由于金属Pt的资源稀缺和价格昂贵,限制了 PEMFCs的大规模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制备性能优异且原料来源丰富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基
在混凝土结构的建造和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荷载、环境侵蚀以及突发灾害等多种因素的耦合作用,从而在结构表面产生损伤。这些损伤的不断发展和累积将会危及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和实用性。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定期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损伤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检测法、传感器检测法、图像处理检测法以及传统机器学习检测法。人工检测法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传感器检测法成本较高且对检测人员有
菁染料具有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近红外的吸收和发射波长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传感、生物成像以及肿瘤治疗等方面。然而,传统的菁染料的光稳定性较差、单线态氧量子产率过低、缺乏肿瘤靶向性等缺点严重影响了菁染料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花菁骨架染料进行修饰,本论文在提高染料对肿瘤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增强染料单线态氧的产生效率和构建高效长循环纳米靶向给药体系方面,开展了如下
分子碰撞动力学是一门从微观层面研究原子与分子碰撞散射的学科。理论研究分子碰撞动力学的主要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通过计算得到的动力学结果来揭示粒子散射的内在机理。三原子体系是研究分子碰撞过程的基准体系,其非弹性散射过程以及反应性散射过程在天体物理、低温化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然而三原子体系的研究也面临着低温研究不够深入、缺少体系势能面以及对振转激发的分子反应研究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
苯乙烯是重要的聚合物单体。与传统的乙苯脱氢工艺相比,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制苯乙烯技术路线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但开发高性能的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催化剂仍是一项重要挑战。本文在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上,重点从甲醇脱氢组分的研究入手,提升CsX沸石三元复合催化剂的总体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用碱金属盐、金属氧化物和沸石分子筛三类甲醇脱氢组分与CsX沸石通过机械混合制备了一系列二元复合催化剂,并开
新材料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物质基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新材料的设计将有助于引领人们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进军。近年来,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成为材料设计的重要基础,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日渐成熟。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热力学性能的多功能材料是当今研究热点之一,并在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诸多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从理论上设计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热力学性质的新型功能材
聚变能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材料问题是聚变堆关键问题之一。磁约束聚变堆中,高能量、高密度的氘氚等离子体不断进行聚变核反应,释放出高能量中子,诱导结构材料发生嬗变反应,生成大量杂质原子,杂质原子偏聚在晶界区域能够显著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从原子尺度上研究了金属钒和低活化钢中的晶界与杂质He原子的相互作用,阐明了 He原子在晶界上偏聚和扩散行为,以及低活化钢中晶界合金
在子流形理论中,子流形的几何与拓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始终是基本的研究课题,并且对理解几何与拓扑这两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乘积流形中的极小子流形的几何刚性.本文包括了三部分内容且结构安排如下.在第二章中,我们证明了广义柱面Sn1(c)×Rn2中的紧致极小子流形的一系列拼挤定理.事实上,利用不同的几何不变量的Simons型公式,我们分别得到了关于第二基本形式模长的平方、
有机磷酸酯(OPEs)是一类新兴有机污染物,其多被用作阻燃剂、消泡剂及增塑剂等工业产品。由于OPEs是以非共价结合的方式添加到材料中,因此随着OPEs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OPEs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水体是OPEs的一个重要的汇集区,通过污水管网及河流输入,大量的OPEs被排放到近岸海域中。目前,OPEs在不同营养级的近海生物体内均有检出,然而,OPEs在近岸海洋食物网中的污染水平、生物积累特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