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Surfactant Enhanced Remediation,SER),因其简单易行的特点而成为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潜力股。当下在土壤修复技术中,研究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Surfactant Enhanced Remediation,SER),因其简单易行的特点而成为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潜力股。当下在土壤修复技术中,研究最热的表面活性剂(Tween 80、SDS和OP-10)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会对土壤形成二次污染。烷基糖苷(APG)作为环保型绿色表面活性剂,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增效修复后对土壤没有二次污染。APG绿色环保的优良品质,使其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采用人工污染的方法,研究了 APG对啶虫脒有机污染物单一和混合洗脱效果,并进一步分析离子强度、pH对洗脱效果的影响,为APG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上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DS、Tween 80、OP-10、APG)在土壤上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特性。研究中加入了对影响因素(pH、离子强度)的考量。矿物质在土壤中占很大比重,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矿物质上的吸附特性,能揭示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原理。采用振荡平衡实验研究了 APG在SiO2、Al2O3、Fe2O3、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及土壤上的吸附,对吸附等温线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SiO2、Al2O3对APG的吸附符合线性,Fe2O3、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和土壤对APG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通过对比拟合数据与元素含量,得出APG吸附量随着Si:Al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APG与OP-10能够渗透入土壤内部,这一效果能够增强其对土壤的增效洗脱。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吸附达到平衡时间各不相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为(30-40min),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OP-10、APG都需要12h达到吸附平衡。高pH值会降低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量。高离子强度有利于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在对有机污染物的洗脱方面,APG对啶虫脒的最大洗脱率为80%。APG对三种农药的洗脱率与土壤中有几质含量成反比。APG对啶虫脒的洗脱率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其他文献
CRISPR-Cas是原核生物中一种可编程的具有免疫记忆的适应性(获得性)免疫系统,外源基因以间隔序列的形式存储并插入到CRISPR阵列中,然后通过RNA引导的核酸酶效应物来介导破坏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和亚洲中部,发育冰川2万余条,冰川在水资源构成和河川径流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新疆冰川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
轧机振动现象贯穿整个轧制过程,不仅影响轧件的成型及质量好坏,还会造成轧辊的磨损从而减少轧辊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轧机部件的破坏、威胁到人身安全、给企业和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全文以300冷轧机为研究对象,对轧机系统进行了三维模型建立、模态分析、动力学分析、有限元仿真及实验测试,探究了轧机垂直振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Solidworks对轧机部件进行建立及装配,构建出简化的轧机系统模型
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是一种阴离子型层状材料。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片层带有负电荷,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以及良好的生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种子,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单体,通过一步无皂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各向异性的聚偏氟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VDF/P4VP)复合粒子。研究了聚合时
楤木(Aralia chinensis L.),隶属五加科(Araliaceae)楤木属(Aralia)。其芽苞和嫩叶中富含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是高档山野菜;其根皮和茎皮可
随着稠油开采及加工量的增加,稠油泄漏造成的海岸线污染事件逐渐增多,稠油污染海岸线问题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稠油是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一类石油烃,密度和粘度大,组成
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又名茨菰,是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隶属于泽泻科慈姑属,在我国广泛种植。慈姑是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备抗氧化、解毒
腐蚀是金属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传输管道服役过程中,管道受到腐蚀损坏以后,截面发生了变化,进而会使得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同时,产生的应力集中也会加剧力学化学腐蚀,并
乳杆菌作为公认的安全级微生物,具有促消化、抗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程和畜牧业,其中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较为常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