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体质改善情况及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后),空腹胰岛素,餐后两小时胰岛素(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后),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等指标,并从中医临床角度研究糖耐量低减(IGT)向糖尿病演变规律,初步探讨以清热化浊为治法的中药制剂舒和胶囊对改善IGT作用的可能机理,以及糖代谢调节与血脂、肥胖、血压等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的中医认识。方法:以前瞻性的随机单盲对照法进行临床研究。观察门诊病例20例,住院病例20例,共40例,简单随机分配到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并设立严格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治疗组:服用舒和胶囊4糊次,2次/日,连续服药3个疗程,3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服用阿卡波糖(拜糖平),50mg,3次/日,餐中服用,连续服药3个疗程,30天为一个疗程。设计观察表记录试验前后患者体质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将临床所得资料结果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应用简明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分类资料用X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ANOVA(方差分析),并对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详细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舒和胶囊治疗3月后,中医总体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各个临床症状体症有显著改善,其中临床痊愈率为37.5%,有效率为46.4%总有效率83.9%;对照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对症状体征的改善总有效率为55%:其中临床痊愈率30.4%,有效率为41.9%,总有效率为72.3%。组间对比表明,治疗组对糖耐量异常体质偏湿偏热患者的口中感觉、口气轻重、饮食偏嗜、大小便情况、精神状态、胃肠情况以及舌脉等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血糖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但是舒和胶囊治疗3月后P2HBG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舒和胶囊对P2HBG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对血糖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6<0.05)。说明舒和胶囊单药治疗对糖耐量异常体质偏湿偏热患者血糖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腰臀比、CRP、ESR、UA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证明舒和胶囊治疗糖耐量低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力驳斥以往对于中药在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方面的缺陷,证明了中药辨证治疗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单一中药制剂治疗IGT,与西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不同于以往联合西药进行对照研究,避免了亦中亦西治疗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中医中药有降糖,调脂,减肥,降压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西药的治疗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本身也可引起代谢紊乱,且副作用较大,针对性单一。中药作用靶点多,耐受性好,克服了西药的单一性引起的毒副作用。所以正确运用中医辩证治疗糖耐量异常是有很大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