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下套管作业管柱载荷分析及安全下放速度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陆上和浅海新发现的油田逐渐减少,深海油气资源逐渐成为国内外勘探开发的重点。对于深水油气井钻井工程而言,由于深水钻井作业所面临的海洋工程环境及地质条件比陆地和浅海更为复杂,造成海洋深水钻井作业的风险和成本远大于陆地和浅海作业。因此,提高钻井工程各阶段作业的安全性和作业时效,是节约钻井成本的重要措施。在海底浅部地层导管段和表层套管段的下套管作业过程中,套管送入管柱由于没有隔水管的保护,在海浪、海流等海洋环境载荷以及套管柱重力等联合作用下,其受力和变形会发生复杂变化,同时由于平台的升沉和偏移运动会导致管柱产生受迫振动及伴随运动,加剧送入管柱破坏的风险。此外,由于泥线附近浅部地层承压能力低,过快的套管下放速度可能产生较大的冲击载荷导致井口下沉。也可能产生较大的激动压力使得有效井底压力增加,压漏地层。为了降低浅部地层钻井下套管的作业风险,提高作业安全性,有必要对送入管柱及套管在上述作业工况下的受力变形特征以及安全下放速度进行研究。由于海洋环境载荷的作用及平台的运动,是造成送入管柱受载变形更为复杂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首先研究了平台在海洋环境载荷作用下的运动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并建立了深水波浪载荷、海流载荷对送入管柱作用的计算模型,分析对比了这两种主要海洋载荷的深水特性。为了研究送入管柱的受力变形情况,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深水送入管柱力学模型和模型求解算法及强度校核方法,根据管柱轴向振动理论与深水表层套管下入工况,建立了作业管柱的轴向振动模型。为了评价套管下放时井口及井筒的安全承压条件,本文研究了井口承载力与井筒激动压力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升沉运动和作业管柱振动的套管安全下放速度模型。基于本文所建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结合安全下套管的工程应用需求,采用C#语言设计和开发了深水钻井下表层套管管柱载荷及安全下放速度分析软件。现场作业实例验证表明,本文模型和算法计算结果合理,软件功能稳定可靠。应用所编软件,分析了海流速度、下部套管柱重力、平台偏移量等因素对送入管柱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对比了不同的套管过提重量、钻井液参数、海浪波高、地层破裂压力等条件下的套管下放速度。结果表明:海流速度对送入管柱的受力与变形特征影响较大;下部套管柱重力越大,其变形与弯矩越小;适当的平台偏移有助于减小顶部弯矩与转角;随着导管入泥深度的增加,井口的轴向承载力逐渐增大,而随着套管过提重量的增大,套管安全下放速度也随之增大;随着钻井液密度、稠度系数的增加,井底产生的激动压力增大,对应的套管最大下放速度降低;当地层破裂压力增大时,套管最大下放速度增加;而随着海浪波高的增大,套管最大下放速度降低。本文工作成果可为深水钻井安全下表层套管设计和现场作业提供参考和辅助。
其他文献
海域地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工程科学技术问题是近年来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考虑到我国南海北部地震相对活跃,鉴于历次地震中海洋岛屿上的工程设施破坏较为
中国古代语言哲学很早就产生了“符号”的概念,《周易·系辞上》中所说的“圣人立象以尽意”就与西方符号学的基本概念非常相近,赵元任也曾于1926年的《符号学大纲》一文中提出了“符号学”这一概念。在汉赋研究方面,几乎所有的文学史家都站在肯定汉人批评赋的立场,指责汉赋所代表的唯美文学之潮,这种情况直到近年来美学热的出现才有所改观,但关于汉赋这一文体的偏见仍然屡见不鲜。他们往往聚焦于批判汉赋对帝王功德大唱赞
媒体融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巨大影响。本文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通过阐述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传播新特点及新背景下动漫品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媒体融合进程对动漫品牌建设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放射性物质、腐蚀品以及毒害品等危险品航空运输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危险品运输为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运输管理手段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