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影像、分子标志物之间关系的探讨及改良NIHSS的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r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的病因学分型对中风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正确的分型又需要完善脑血管造影、经食道心脏超声等检查,这在中风早期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一直希望中风早期的临床指标或辅助检查能帮助早期的病因学分型.中风早期的临床分型-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不依赖于影像学改变,实用性强,然而急性期的分型正确率也偏低,某些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可能提高分型的准确率.另外,传统的OCSP分型方法描述较笼统,且必须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参与,才能获得较准确的分型,使不同单位或个人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限制了它在临床的使用;其次,它主观性较强,缺乏量化指标,限制了它在科研中的应用.为此,首先,我们研究了中风急性期临床分型和病因分型的关系,以及早期的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e)的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e)上影像学表现与病因的相关性;其次,用反映脑组织损伤的脑微循环分子标志物,观察它们与病灶大小、部位、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为提高分型准确率、指导临床的诊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一种造血生长因子,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贫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PO及其功能受体可在脑内表达.该实验试图通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腹腔注射人类
该实验应用血浆蛋白作为载体,制作DT、32p包被支架以及二者联合包被支架,分别植入犬冠状动脉,进一步研究DT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DT与32p联合支架预防再狭窄
该课题采用正常裸鼠的胃周结缔组织及不同时期的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唐与瘤周组织作为试验材料,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对胃周及瘤旁结缔组织、肝脾实质、肿瘤实质
期刊
目的:(1)比较三种不同剂量氯化锂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后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2)观察氯化锂对沙土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行为学改变的影响;(3)探讨氯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精索静脉检测对急慢性附睾炎的诊断价值.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急、慢性附睾炎的鉴别诊断能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