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的病因学分型对中风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正确的分型又需要完善脑血管造影、经食道心脏超声等检查,这在中风早期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一直希望中风早期的临床指标或辅助检查能帮助早期的病因学分型.中风早期的临床分型-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不依赖于影像学改变,实用性强,然而急性期的分型正确率也偏低,某些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可能提高分型的准确率.另外,传统的OCSP分型方法描述较笼统,且必须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参与,才能获得较准确的分型,使不同单位或个人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限制了它在临床的使用;其次,它主观性较强,缺乏量化指标,限制了它在科研中的应用.为此,首先,我们研究了中风急性期临床分型和病因分型的关系,以及早期的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e)的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e)上影像学表现与病因的相关性;其次,用反映脑组织损伤的脑微循环分子标志物,观察它们与病灶大小、部位、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为提高分型准确率、指导临床的诊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