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鲑气单胞菌的筛选及其细胞毒素的鉴定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杀鲑气单胞菌是多种淡、海水鱼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不仅给美国、欧洲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的多种鱼类养殖。筛选杀鲑气单胞菌菌株,鉴定其毒素,研究致病机理对于防治杀鲑气单胞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草鱼的肠道内分离纯化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并命名为DBFF01。本文对DBFF01菌株的菌体形态、生长特性与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样品进行数据统计和质控,包括质粒序列分析、碱基组成分析、Coverage统计、重复序列分析等。然后根据测序结果进行基因结构和功能注释,包含t RNA及r RNA预测、蛋白长度预测、COG功能注释分析、KEGG功能注释分析等。结果显示,过滤后的总数据量为794,967,393 bp,reads条数为59,244,平均reads长度在2,950 bp,GC含量为58.33%。鉴定出10套核糖体r RNA操纵子和129个t RNA,通过分析COG、KEGG等数据库,发现大部分基因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物质转运等相关。对比分析SWiss Prot数据库得到一种与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Cyt1Aa毒素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基因序列,命名为Cyt1Aa-like。对该潜在毒素蛋白进行了克隆、诱导表达以及纯化,将纯化后的蛋白作用于枞色卷蛾中肠细胞CF203/2.5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细胞逐渐皱缩破裂发生聚集,细胞数目不断减少,随着蛋白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细胞毒性逐渐增强。结果显示该蛋白对于CF203/2.5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杀鲑气单胞菌进行了筛选、鉴定与测序,并克隆表达相关毒素蛋白,并研究了其细胞毒性,有利于进一步阐明杀鲑气单胞菌毒素的致病机理,为疖疮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以石墨粉为主要原料,在配制具有良好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石墨料浆的基础上,通过机械搅拌的方法在料浆中引入气泡,然后分别采用冷冻干燥成形和泡沫注凝成形工艺制备泡沫碳材料,对泡沫碳材料的体积密度、气孔率、热导率、抗压强度以及石墨化度进行了表征,并着重分析了泡沫碳材料的热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所制备的泡沫碳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低膨胀系数、热导率可调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用热控制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卫星编队作为一种新型的航天器构成形式,凭借其高可靠性、高灵活性以及低成本等特征逐步取代传统单颗大卫星,广泛应用于地球观测、通信以及导航等领域。对于卫星编队而言,保持编队构型完整是编队整体功能实现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者们先后提出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最优控制等控制方法来实现对卫星编队的队形保持控制。然而,卫星编队在队形保持控制方面仍面临着巨大挑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1)如何提高编队保持控制的精
会议
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发展与电子设备的普及,可以在真实世界中无缝地叠加虚拟信息的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大部分AR应用采用基于图像标识或者基于GPS定位的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AR应用无法在未知环境中运行的问题,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简称
数论函数是数论领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数论函数的算术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些数论函数中,Ramanujan和及Dedekind和的作用十分突出,许多学者对其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许多有趣的结果.1960年,Cohen给出了单位因子的定义并研究了与Ramanujan和有关的一些恒等式,这为后期学者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008年,Toth给出了正则数上的一些等价判定,其中正则数与单位因子之间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它是一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强调在保留城市与农村自然特征的同时,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用统筹的思想来指导发展的
随着现代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雷达以及双面阵雷达等新体制雷达为多目标跟踪探测带来了众多性能上的优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传统的多目标跟踪技术中,通常假设跟踪目标为点目标,且一个目标在一个扫描时刻至多产生一个量测。随着高分辨雷达的出现,同一目标的回波信号可能会分布在雷达的多个探测单元中,这使得点目标的假设不再成立,即在一个扫描时刻同一目标可能产生多个量测,这种特殊的目标通常被称为扩展目标。传统
信息化时代下,软件架构正逐渐从单体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变。分布式架构的发展得益于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云平台的可靠性正逐渐成为制约分布式软件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云平台在真实场景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云平台采用容错设计保证系统内部出现突发故障时依然可以正常运转。然而任何系统设计的容错能力都是存在一定上限的,不同系统的容错性能也是有差异的。测试人员通常利用故障注入技术揭露云平台系统容错设计上的缺
金融危机后,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的国际压力和本土因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等的提高引起的传统制造业优势弱化的双重压力。面对国内外双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复杂化,各国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兼并浪潮此起彼伏加之国内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消费金融的日益兴起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